經全印度農殘協(xié)調項目組、發(fā)展援助委員會和世界銀行的研究證明,印度并沒有過度使用植?;瘜W品。
近年來,全球主要農作物的產量顯著提高,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殺蟲劑等創(chuàng)新植保產品的發(fā)展。 世界人口在日益增加,而耕地面積卻保持不變,因此,可持續(xù)利用耕地和提高產量則變得愈發(fā)重要。
印度的農藥支出為25億美元,僅占其農業(yè)總產值的0.8%;印度和中國在農藥上每花費一美元就能獲得126美元的農業(yè)產值,遠高于美國和巴西等國??梢哉f,印度農民使用農藥的方式更高效,且生產效率也更高。
不久前常有人指責印度農民過度使用農藥,而研究數據使這一說法站不住腳。以上數據表明,印度的農藥使用量遠低于許多發(fā)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當然,中國的耕地面積(1.06億公頃)低于印度(1.55億公頃)。諷刺的是,一方面人們聲稱印度農民無力購買現代化植保產品,另一方面卻指責他們過度使用農藥,而這些農藥雖有一定的政府補貼但仍不便宜。
這張表格打破了人們對印度食品含化學成分太高而不可食用的偏見(少數地區(qū)除外,不能將整個國家一概而論)。表格顯示,印度98%的食品農殘量低于或符合FSSAI的最大殘留量限制。表中的所有樣本均取自印度各地,并由FSSAI的授權實驗室進行測試。
這一數據表明印度的最大農殘量水平與全球基本持平。印度食品的農殘超標率遠低于美國和巴西,而樣本數量僅次于歐盟。不可否認,任何檢出農殘都有可能影響人體健康,但其影響程度則是題外話。
印度農業(yè)研究所網絡協(xié)調員KK Sharma稱:“環(huán)保人士、傳統(tǒng)觀念持有者和健康顧問似乎都認為農藥是可有可無的,他們并沒有將農藥視為能夠保護作物的化學品。”大量研究一再證明,印度的農殘要低于英美等國。農藥為印度提高了20-30%的作物產量,但是就像抗生素一樣,農藥的使用也必須明智合理。
更多農藥資訊,請關注農藥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