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話叫“趨利避害”,指的是凡事都應趨向有利的一面,避開有害的一面。同樣,噴施農藥防治病蟲害也亦如此。
比如,高溫強光時,大多數(shù)害蟲均停止活動,躲于陰涼背光處,如選擇此時噴施農藥一是藥劑不易噴施到位,二是高溫下農藥揮發(fā)損失大、藥性分解快、藥效大大降低,三是溫度過高時噴藥,由于藥劑揮發(fā)性強,極易導致操作人員中毒。
再如,早晨雖然涼爽,但一般情況下,露水很重,如果你在此時把藥打下去,藥劑勢必被露水稀釋而降低藥效,況且此時害蟲一般還未出來活動,因而殺蟲效果勢必大減,倒是噴藥人員搞得一身濕漉漉十分狼狽。
還有,不少農民為圖省事,噴藥兌配水量較少,造成藥液濃度過高,藥液噴于作物葉面后,由于水分揮發(fā)快,因而極易造成藥害;同時有的農民噴藥時貪圖涼快,而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有的甚至“打赤膊”導致皮膚吸收農藥而中毒;還有的噴藥時喜歡談笑和吸煙喝水,這樣極易造成“毒從口入”。
那么,我們該如何來 “趨利避害”呢?筆者總結45年與農民打交道的親身經(jīng)歷,認為噴施農藥首先要改變全天候打藥習慣,宜選擇陰天或晴天上午8~10時露水干后,下午5~7時(日落前后)趁害蟲活動旺盛之時較為恰當;其次應適當加大農藥配兌水量,保證每畝藥劑用量在45公斤以上(約3~4個噴霧器容量)方可取得最佳防效;再次噴藥時應穿長袖衫、長褲,有條件的可穿專用防護服、戴口罩和噴藥后及時進行全身清洗,噴藥中途不吸煙、不喝水及吃零食,盡量少開口講話,方為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