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人叫周仙紅。在大棚下,她臉上汗水流著、笑顏掛著。她和記者粗略一算,今年她們夫妻倆可將2畝農田“盤成”每畝純收5萬元。
周仙紅夫婦能靠農田每畝純收5萬元,土地產出率之高可謂“不簡單”,歸根到底,就是念好一句口訣的事:“算賬調結構?!?SPAN lang=EN-US>
近4年來,周仙紅家一步步摸索把農田種植調整為蔬菜產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到去年,她家在自家田里建了3個蔬菜大棚,今年,又增建了一個棚,租種了一個棚,擴大成了5個大棚2畝地。
今年周仙紅家的這2畝大棚,主攻青菜品種,到10月底,已經產出4茬,每個大棚每茬產量在1500公斤上下,收入4500元左右。現(xiàn)在,第五茬蔬菜已經長成小苗,年內可以上市銷售完。這樣,今年每個大棚將可產出22500元,除去費用,每棚純收入大約2萬元,合每畝純收入5萬元。
今年周仙紅家的大棚蔬菜,成了效益最好的一年。周仙紅自己的體會是,她家之所以能在蔬菜種植上嘗到這樣大的甜頭,一方面是得益于多年的摸索,另一方面還與去年她參加的一場培訓分不開。去年12月,周仙紅曾在市農業(yè)廣播學校舉辦的農民創(chuàng)業(yè)培訓班參加學習20天。這次培訓,給予周仙紅在理念方面的影響不小。例如,培訓課中創(chuàng)業(yè)與人生、與成功關系的解讀,強烈刺激了她的打拼意識。周仙紅參加完培訓后,立馬與丈夫商議新建了一個大棚,同時還租了一個大棚。培訓班前往昆明參觀蔬菜基地,看到的專業(yè)化生產給她頗多啟發(fā)。去年以前,周仙紅家的大棚,蔥韭大蒜樣樣種,今年,她家把種植結構調整成了主攻青菜品種,不僅促進了管理精細化,而且改善了產銷對接。過去小而全的種植結構,沒法做到與銷售商建立固定聯(lián)系,產也愁,銷也愁;現(xiàn)在,品種相對集中后,建立產銷關系就容易多了。今年,四、五戶蔬菜銷售商與她家常年訂貨合作,她家的蔬菜產一批銷一批,從不為銷售犯過愁。
周仙紅家的種植結構調整,不但調出了土地產出率,而且調出了勞動生產率。這5個大棚2畝地的蔬菜,就僅靠她和丈夫兩個勞動力,這也就等于每人年產純收入5萬元?,F(xiàn)在,周仙紅一家種大棚蔬菜可謂種出了經驗、種出了信心。夫婦倆都表示:“大棚蔬菜一定要好好搞下去?!?SPAN lang=E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