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的麥苗一指多長了,劉瑞祥老漢還在為家里的拖拉機煩惱。
10月 30日,他帶著醉意將擱在自家簡易棚里的拖拉機摸了一遍,最后“唉”了一聲。
劉瑞祥今年62歲,是棗莊市嶧城區(qū)古邵鎮(zhèn)王莊村農民。
“日子越過越好,你為啥還這般發(fā)愁?”
“還不是為了這臺惱人的拖拉機?!痹谟浾叩陌l(fā)問下,劉瑞祥甕聲甕氣地打開了話匣子。
2004 年,看到村里大部分農戶都買了拖拉機,在劉瑞祥的建議下,四個兒子以入股的形式購買了這臺22馬力拖拉機,算上車斗、犁耙和耩子共花了 1.2萬元。
“看俺這臺拖拉機還有八成新吧?”劉瑞祥說,“這拖拉機,就是俺種田人的一張臉!可這么好的東西,這兩年愣是一動沒動,四個兒子一個都不用,多可惜呀,唉……”
“你這是抱著老觀念不放?!蓖蝗魂J進來的三兒子劉杰打斷了父親的講述,他拉著村支部書記王東興來看拖拉機,“王書記,俺們家這拖拉機是用不著了,麥收時人家收購點直接在地頭等著,一轉眼,小麥就變成了現成的鈔票?!?/FONT>
“秋收時,俺早早打好了2公斤柴油等著拉玉米用用,這不,油還在這放著,真惱人。”劉瑞祥插了句話。
“村里誰還自己手工收玉米呀?全是大750帶著玉米聯合收割機,一趟下來,畝把地就完了,玉米秸稈粉碎后還田養(yǎng)地,機主一條龍服務負責把玉米穗拉回家,一畝地70 元錢就搞定了。這拖拉機在家還有啥用?”王東興說。
“俺不是舍不得嗎,這可是俺的臉面?!眲⑷鹣檎f出了自己苦惱的原因。
“大叔,你的觀念跟不上現今農業(yè)發(fā)展的速度了,農業(yè)機械化水平越來越高,你的拖拉機都快成古董了。”
“看來,俺這老腦筋是跟不上趟了,可賣了也不劃算?!?/FONT>
“沒啥不劃算的,”王東興蹲在地上給劉瑞祥算起賬來,“你用先進機器兩天時間就收完了,省下的時間,去咱村板廠做工還能收入一筆。你這機子一年不動,光折舊費就得損失千把塊,應付地里耕耙耩收能用到千把塊嗎?還是早賣早劃算?!?/FONT>
“是這個理呀。三兒,你讓王書記幫著給拖拉機找個好人家。”
“放心吧,拖拉機一賣,你可就無機一身輕嘍!”王東興一句話把劉瑞祥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