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農民購買插秧機,自己只需出30%資金,另外70%則由政府予以補貼,這是記者從昨日召開的全市農機局長會議上獲得的信息。據(jù)了解,這一補貼標準比去年整整提高了30個百分點,創(chuàng)下了全國最高記錄。
長期以來,機插秧技術推廣一直是我市農機推廣工作的一項“空白”。在過去,耕地、插秧、收割一直是手工勞動強度最大的水稻作業(yè)項目,因這三大作業(yè)項目都需進行彎腰作業(yè),又被農民稱之為“三彎腰”。近年來,我市通過采取推廣旋耕機、聯(lián)合收割機及引進聯(lián)合收割機實行跨區(qū)作業(yè)等措施,解決了耕地、收割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機械化生產問題。
去年,我市首次試推廣機插秧技術,對購買插秧機的農民予以40%的補貼。去年,全市共推廣了100臺各式插秧機,機插秧面積達到1.4萬畝。試推廣獲得了成功,經(jīng)專家對比測評,機插秧水稻平均每畝比人工插秧水稻增產86.1公斤、節(jié)約勞動力成本50元,節(jié)支增收達170多元。
針對這一情況,市農機局決定從今年起大面積推廣插秧機,政府補貼標準也由去年的40%提高到70%,創(chuàng)下了國內農機補貼的最高記錄。這一政策極大刺激了農民的積極性,市農機推廣總站負責人透露,目前,他們接到購買插秧機的申請已超過1000臺。他預計,全市今年的機插秧面積有望突破30萬畝。
機插秧水稻產量為何更高?
機插秧水稻平均每畝產量比人工插秧水稻產量更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增密增苗,采用手工插秧,平均每畝只栽4000―6000窩秧苗,而采用機插秧可達到1.2萬窩秧苗;二是提高存活率,手插秧只能實行大苗脫土移栽,存在返青期,秧苗死亡率高,而機插秧采取的是小苗帶土移栽,實行低位分離,沒有返青期,存活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