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歐洲的一些農機經銷商進行了密集的交流,并且也實地考察了一些經銷商的大賣場,通過與他們的交流,發(fā)現(xiàn)歐洲的農機流通行業(yè)已經完成了洗牌,當前競爭格局相對穩(wěn)定,每個經銷商都有自己的勢力范圍,比如在法國北部地區(qū),現(xiàn)在只剩下不到50家的農機經銷商了,那么那些被淘汰的經銷商又是被什么所淘汰出局的呢?
在法國當?shù)赜幸患颐蠨AVID的農機經銷商透露給筆者:被技術進步淘汰!
大家都知道,新技術的出現(xiàn)是行業(yè)裂變的誘因,也是行業(yè)洗牌的催化酶,遠的不說,就說近10年吧,多少威名顯赫的知名企業(yè)都被橫空出世的新技術淘汰了,膠片行業(yè)的全球老大柯達被數(shù)碼相機淘汰,索尼東芝的隨身聽和DVD被MP3所淘汰,摩托羅拉、諾基亞被智能手機淘汰……這些企業(yè)都是生產型企業(yè),如果他們固守老舊的技術,被新技術淘汰是天經地議的,但農機經銷商也會被技術進步所淘汰,這還是筆者第一次聽見。
那么技術是如何淘汰掉農機經銷商呢?具體情況是什么?以下就是DAVID的老板給筆者的分析。
他說,在歐洲和法國上個世紀大規(guī)模農機的普及階段,像發(fā)展中的中國一樣,每個國家也有上千家大大小小的農機經銷商,那個時候經銷商以銷售新產品為生,同質化競爭很嚴重,服務能力也很弱。
但后來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農機技術進步開始變得迅猛,農機產品升級換代周期明顯縮短,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愛科、克拉斯等跨國公司將歐洲看做他們的主要市場,在這些市場里,跨國大佬們展開了產品技術升級的“軍備競賽”,最先進的、技術含量最高的產品被優(yōu)先投放在歐洲市場上。
這些性能超前、功能強大的農機產品大多具有技術密集的特點,集機電液一體化、智能化、物聯(lián)化、自動化、遠程控制于一體,主機的駕駛室里到處都是儀表盤、操作手柄、控制屏,其功能和復雜程度一點都不比駕駛一架大型的波音飛機小。
要想使用這些先進的機器,作為操作手的用戶一個人是無法獨立完成的,必須要有經銷商的技術人員和服務工程師在購機前給予培訓和作業(yè)全過程的實時指導才可以操作農機。
許多情況下,用戶還要通過經銷商的遠程控制中心進行遠程實時指導,經銷商要保證用戶在作業(yè)過程中不出現(xiàn)任何問題,如果出了問題也要第一時間先通過遠程指導來解決。
另外,對于甜菜收獲機、青豆收獲機等大型的復雜設備,平時的修護保養(yǎng)和設備的調試、軟硬件的升級,甚至適應性的改裝,都需要經銷商的服務工程師來協(xié)助完成,一般用戶根本沒有這個技術水平和能力。
所以說,在歐洲,農機產品技術越先進,就對農機經銷商服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經銷商必須緊跟廠家的產品技術發(fā)展節(jié)拍,廠家新推出的產品,經銷商對其技術不了解,不能指導用戶使用的話,不但會被廠家淘汰,就是用戶也不會再找他的。
所以,以歐洲市場上,每一輪產品技術的升級,就會淘汰掉一批農機經銷商,剩下的經銷商一定是能跟上行業(yè)主流技術,并且擁有強大的服務能力。
所以DAVID將服務能力的作為其核心競爭力,200多名員工中,服務人員就有88人,許多服務工程師都是工作經驗二十年以上,服務人員的薪資水平也遠遠高于銷售人員。
說到這里,筆者頗感著急,因為筆者知道國內有很多的農機經銷商,這些經銷商只會賣產品,服務能力幾乎為零,有些經銷商甚至只有銷售人員,連一個服務人員都不想養(yǎng),銷售給用戶的產品一旦出了問題,讓他們擰個螺絲帽,換個油封都不會。
筆者真替這些經銷商著急,被淘汰是分分鐘鐘的事,內心深處,暗暗祈禱國內農機技術升級速度慢一點,不要有新產品出現(xiàn),讓那些沒有服務能力的經銷商多活幾日吧。
但冷靜下來想一想,筆者的這種擔憂完全是杞人憂天,甚至是倒行逆施,因為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換代豈是人為可以阻擋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