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初只有軌梁材和少量線材,到如今能夠滿足市場多樣化、個性化、優(yōu)質化需求的六大系列產品;從外銷價格低廉的初級產品生鐵和鋼坯占總產量的近三分之一,到今天擁有一批在市場上有很高知名度和競爭力的鋼鐵釩鈦知名品牌,改革開放30年來,攀鋼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通過不斷調整優(yōu)化產品結構,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走出了一條富有自身特色的精品發(fā)展之路。
1986年二期工程開工前,攀鋼的成材廠只有軌梁廠和一個生產規(guī)模很小的線材廠,產品除了軌梁材和少量線材(年產僅幾萬噸)外,幾乎沒有別的鋼鐵產品,材鋼比為55%。以鋼材產量創(chuàng)歷史最高紀錄的1985年為例,這一年攀鋼主要產品生鐵、鋼、初軋坯、軌梁材和釩渣的產量分別為208萬噸、177萬噸、158萬噸、95萬噸和6.85萬噸,鐵多鋼少、坯多材少的矛盾十分突出,當年攀鋼外銷產品中,價格低廉的初級產品生鐵和鋼坯銷量就達60多萬噸,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因此,當時的攀鋼被戲稱為“鋼坯公司”。
為改變攀鋼成材手段單一、綜合生產能力不高、初級產品比例過大、資源綜合利用低下的尷尬局面,1986年,總投資95.4億元的攀鋼二期工程正式啟動。1997年,二期工程全面建成投產,不僅鐵、鋼、材在原有基礎上各增加了100萬噸,而且產品品種結構得到了根本性改善,成材能力顯著提高,具備了年產熱軋板卷100萬噸、冷軋薄板50萬噸、重軌55萬噸、線材20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材鋼比由1985年的55%迅速提高到82%,并初步形成了大中型材、板材、化工產品和釩鈦制品四大支柱產品系列。
進入21世紀,中國鋼鐵工業(yè)迅猛發(fā)展。在這樣的大趨勢下,攀鋼啟動了三期工程建設,重點包括全連鑄、軌梁萬能軋機、熱軋技改、冷軋酸軋連機技改、冷軋增建熱鍍鋅鋁機組、三氧化二釩擴能改造、新建釩氮合金生產線、微細粒級精礦、高鈦渣及氧化鈦白擴能改造等十大標志性工程。在以后的5年多時間,攀鋼完成了對多項落后工藝的淘汰或整改。與此同時,攀鋼先后兼并重組了攀成鋼、攀長鋼和攀渝鈦業(yè),這為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6年,在我國鋼鐵工業(yè)競爭日趨激烈的態(tài)勢下,攀鋼審時度勢,提出了“一四五”重大發(fā)展戰(zhàn)略。按照這一戰(zhàn)略,攀鋼堅持按照產品邊際貢獻最大化原則,優(yōu)化資源配置,狠抓產品結構調整,擴大高附加值品種規(guī)模,滿足市場多樣化、個性化、優(yōu)質化需求,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30年來,攀鋼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大力推進結構調整,不斷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目前,攀鋼已形成年產鐵808萬噸、鋼804萬噸、鋼材701萬噸、釩制品(以五氧化二釩計)2.5萬噸、鈦精礦30萬噸、鈦白粉8.45萬噸、高鈦渣6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2008年上半年,攀鋼重點鋼材品種熱軋板、軌梁材、無縫鋼管分別達到146.59萬噸、81.46萬噸、47.36萬噸,同比分別增長5.87%、2.91%、19.87%;釩制品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三氧化二釩、高釩鐵產量分別達到2982噸、3143噸,同比分別增長4.01%、109%,板帶鋼比、釩鈦鋼比分別達到70%、40%以上。
同時,攀鋼還形成了以重軌、310乙字鋼等為代表的大型材,以石油管線鋼、鍍鋅板、深沖板等為代表的板材,以石油套管、結構管為代表的無縫鋼管,以釩氮合金、氯化鈦白為代表的釩鈦產品,以高強度建筑用鋼為代表的棒線材以及特鋼等六大系列產品,特別是在高強度貝氏體鋼軌、IF鋼、超深沖鍍鋅板、超細晶粒鋼、車輪用鋼、汽車結構用鋼、耐腐蝕板等含釩合金、低合金、微合金鋼材新品種開發(fā)上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形成了一批獨具攀鋼資源和技術特色的新型釩鈦鋼品種,并培育了一批在市場上有很高知名度和競爭力的鋼鐵釩鈦精品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