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機械化栽培技術是采用播種機等機械完成整地、開溝、施肥、播種、噴藥、起壟、鋪膜、壓膜等多道工序的技術。隨著馬鈴薯產業(yè)化的調整,我國各地馬鈴薯種植面積逐年擴大,機械化栽培也成為越來越多農民朋友的選擇。實踐證明,實現(xiàn)馬鈴薯機械化栽培,不僅能降低勞動強度、降低成本、提高單產水平和經濟效益,而且是今后馬鈴薯種植發(fā)展的方向,也是實現(xiàn)馬鈴薯產業(yè)化的必由之路。
馬鈴薯機械化栽培首先要選擇品種。以北方地區(qū)為例,由于屬于一作區(qū),除個別高海拔寒冷地區(qū)外,一般早、中、晚熟品種都能種植。因此,應根據市場、訂單等因素選擇是種植加工品種還是種植鮮食品種,同時要根據本地區(qū)農作物生長期選擇種植早熟、中熟或晚熟品種。確定種植品種后,就要選擇好種薯。種薯不要用自留種或從市場上隨意購買,而要選擇一級原種以上級別的脫毒種薯種植,并要購買正規(guī)繁種單位擴繁的種薯。這是因為種植脫毒種薯產量一般比自留種增產20%以上,雖然在春季投入稍大一些,但秋季增產的效益遠遠高于投入。這一點種植者應當切記,否則容易導致產量不高等不利結果。以下是馬鈴薯機械化栽培的技術要點。
◆整地施肥
在馬鈴薯機械化栽培中,地塊盡量選擇交通便利、土壤肥厚、地勢平坦的緩坡地或崗地,土壤以中性或微酸性為佳。這樣的地塊便于機械作業(yè)、排水和通風。播前要進行機械耕整地作業(yè),一般耕作深度不少于30厘米,必要時進行深松作業(yè),整后地表要平整。土地最好是前一年的夏翻休閑地,其次是秋翻地,最次是春翻地(北方地區(qū)一般春旱比較嚴重,春翻地容易跑墑,造成出苗率低)。選擇地塊還應避免重茬或前茬種植過油菜、茄子等茄科作物的地塊,前茬種植過甜菜等地下塊莖作物的地塊也盡量避免種植馬鈴薯。在施肥方面,一般每畝施用土雜肥5000千克或商品有機肥150千克,土雜肥在耕地時撒施,其他肥料于播種時溝施。同時,還要考慮前茬農藥殘留,如殘留量大會使馬鈴薯植株生長遲緩、葉片皺縮甚至死亡。
◆播種時間
在地下10厘米處地溫穩(wěn)定在7℃以上時,是馬鈴薯適宜播種期,可適時開展機械化播種。這可以通過地溫計或水銀溫度計對地溫進行測量。在北方地區(qū),一般播種期在5月上旬左右。要根據天氣及土壤墑情進行調整,從而把握最好的播種期。
◆種薯選擇
播種前10―15天對種薯進行出庫,放于通風向陽處,便于種薯升溫到和室外溫度一致,但要避免種薯發(fā)芽。因機械播種種薯間摩擦較大,發(fā)芽后也會被碰掉,薯芽稍微萌動為最佳狀態(tài)。在夜間,對種薯要及時苫蓋,避免因溫差過大引起凍害。在選用脫毒種薯的基礎上,還必須對種薯進行精選,才能保證增產。精選的標準是:具有本品種特征、薯塊整齊、無病蟲害、無凍傷、薯皮光滑、色澤鮮艷的幼嫩薯作種。要淘汰紡錘形、芽眼突出、薯形龜裂等畸形薯塊作種,這些薯塊多數是退化薯,作種會感病和減產。種薯切塊于播前2―3天進行,要切成立塊,多帶薯肉,每塊必保一個芽,尤其利用頂芽優(yōu)勢,切塊重量20―30克左右。切薯塊前或切到病薯時,切刀一定要消毒后再切。
◆播種方式與注意事項
我國常見的馬鈴薯播種方式有壟上播、平播、壟下播等幾種。在北方地區(qū),由于春旱較嚴重,多采取壟下播方式。機械化播種在播種前要確定行距,以便對機械進行提前調整。以山東地區(qū)為例,一般要求單薯或單塊點種或穴種,行距45―50厘米,株距25―30厘米。種植過程中應避免漏播或重播,種植密度根據當地栽培模式確定。
在播種前,首先要對所有播種用農機具進行檢修保養(yǎng),使其達到完好狀態(tài)。新購買的拖拉機要進行磨合、更換機油等技術保養(yǎng)。拖拉機駕駛員和播種機操作人員要熟悉機械性能,并能根據設備操作規(guī)程熟練操作,對簡單的機械故障要會修理。此外,在機車上還要配備必要的維修工具和易損配件,并配備一些螺絲、鐵線等,以便播種出現(xiàn)故障時及時處理和排除。
在播種時,要對機械進行調整。將播種機后部覆土器拆下,種薯箱內裝約25千克種薯,在未種植作物的土地上進行開溝播種。開溝深度一般為6―8厘米,并檢查薯塊落地后距離和漏播率,對機械進一步進行調整。調整合格后,再將覆土器安裝到播種機上,進行覆土作業(yè),覆土深度一般為16―18厘米。播種機上要跟一名播種作業(yè)人員,及時檢查種薯、化肥使用情況和作業(yè)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通知拖拉機駕駛員停車處理。對株距、漏播率、播深等也要經常檢查。而用三鏵犁人工點種時,需要兩臺拖拉機配合作業(yè),一臺開溝和播肥,一臺合壟鎮(zhèn)壓。開溝后人工盡快點種,點種后及時覆土。因北方地區(qū)白天溫度較高,風也較大,如不及時合壟,容易跑墑或造成薯塊風干。人工點種時要將人員分散開,分段作業(yè),一壟一壟地點種,便于及時合壟。
◆播種深度
一般播深應在8―15厘米之間。在土壤溫度低、濕度大的地塊,應適當淺播,等出苗后利用中耕培土調節(jié)種薯深度;在地溫高而干燥的地區(qū),宜深播。播種后及時覆蓋地膜,早春栽培可采用黑白相間膜覆蓋。
◆中耕培土與澆水施肥
中耕一般配合追肥和滅草進行兩次,第一次在出齊苗時結合追肥進行,第二次在苗高15―20厘米時進行。每次培土3―5厘米。
馬鈴薯機械化栽培中的肥量確定最好使用測土配方施肥的方式,根據目標產量、肥料利用率、馬鈴薯需養(yǎng)分量、土壤養(yǎng)分含量等指標合理計算播肥量。
馬鈴薯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及時澆水或灌溉是保證馬鈴薯豐產的關鍵。馬鈴薯播種后、幼苗期如果天氣干旱,要及時澆水,馬鈴薯發(fā)棵期前期、盛花期更要保持水分充足。澆水方式可采用滴灌、噴灌等方式,也可進行漫灌,但較浪費水。結薯后期和收獲前,要控制土壤水分,避免澆水,這樣較利于種薯收獲并可防止薯塊腐爛。
◆機械選用
根據種植規(guī)模,可選用進口或國產馬鈴薯單行、雙行或四行播種機,也可使用四輪拖拉機帶三鏵犁進行人工點種,并配備播肥機進行播種作業(yè)。田間管理機械主要有中耕機或三鏵犁,還有噴藥機等。配套動力應視播種機和配套農具的具體情況,使用18―120馬力輪式拖拉機,以既滿足機械作業(yè)需要,又不浪費動力為宜。
種植機械的選擇要根據經濟實力。目前普遍來說,進口機械的性能要優(yōu)于國產機械,而國內大廠機械優(yōu)于小廠或自制機械,但價格也以進口機械最貴。其次要根據種植面積,合理配套機械,避免資源浪費和資金的無效占用。最后還要考慮各種農具、設備在本地的適用性,充分考慮本地的土壤條件和耕地坡度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