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稈揉絲包膜青貯技術主要設備有玉米秸稈揉絲機、打捆機和包膜機。工藝流程為:秸稈存放-晾曬-機械揉搓-添加菌種-打捆壓實-裹包存放。技術要點是:
首先選擇青貯原料。傳統(tǒng)玉米秸稈青貯大多利用收穗后的秸稈直接去除雜物和根莖進行調(diào)制。而該技術則要求秸稈的含水率控制在45%-60%之間。玉米收獲后一般秸稈水分含量較大,需晾曬;玉米干秸稈則需適當加水以達到濕度。
其次擠絲揉搓。就是使用機械對秸稈進行壓扁、擠絲、揉搓的精細加工,變橫切為縱切,又通過切揉過程破壞秸稈表面的硬質(zhì)莖節(jié),使秸稈成柔軟的絲狀物。
第三添加菌種。秸稈揉搓成飼草后,保鮮存儲是個大問題,一般袋裝70天后就會發(fā)霉變質(zhì),而添加了微生物菌種后,可確保飼草營養(yǎng)品質(zhì)、增加柔韌、膨脹度,并帶有濃郁果香。在處理秸稈前,先將菌劑倒入200毫升水中充分溶解,然后在常溫下放置l-2小時,使菌種復活。復活好的菌劑一定要當天用完,不可隔夜使用。配置菌液時,要將復活好的菌劑倒入充分溶解的0.8%-1.0%食鹽水中拌勻,然后將其均勻噴灑在秸稈草絲上,充分攪勻即可。噴灑菌液水時,要有計劃地掌握應噴灑的數(shù)量,使秸稈含水率在45%-60%之間,否則過濕易爛包,過干則效果不佳。
第四打捆壓實。主要是將物料間的空氣排出,最大限度地降低秸稈的氧化。該工序是由打捆機來完成的,一般草捆容重為500~600kg/m³,壓縮率40%左右。
第五裹包。草捆需用專門青貯塑料拉伸膜包裹,這樣將處于一個最佳的密封發(fā)酵環(huán)境。經(jīng)3-6周,最終完成乳酸型自然發(fā)酵的生物化學過程。
上述各道工序應連續(xù)進行,盡量縮短秸稈青貯過程的有氧階段,否則既損失養(yǎng)分,又影響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