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翻滾、滿目金黃,兩臺大型收割機馳騁田間,5臺運輸車正在待命裝糧。田里農民邊收割邊裝車,在他們喝水間隙,記者跟種糧大戶姜勤聊了幾句。
姜勤不僅是江蘇省金湖縣有名的種糧大戶,還是金湖最大的農機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近兩年,合作社流轉的土地已經有8500畝,成為銀集鎮(zhèn)規(guī)模最大的種植主體。
“今年天氣好,稻子長得壯,你看稻穗壓得稈都撐不起來了。我們合作社種的雜交稻已經收割近七成,畝產600公斤,好的地塊能達到700公斤,不孬不孬!”
談到豐收,老姜自然開心,不過豐收背后也有些許煩惱。
“今年夏天,小麥也是一個豐收年,畝產750斤,種植規(guī)模大,產量也不錯,晾曬卻成了問題。往年都是等小麥熟透一些,收割后直接賣掉,今年碰上了下雨天,割完沒地方晾,最終只能以1.02元每斤的低價出售,一畝地損失近100元。若不及時出售,麥子半干半濕很容易發(fā)芽,到時候損失更慘!”
很多種糧大戶都有這種煩惱,銀集鎮(zhèn)新勝村的耿進連共流轉了680畝土地,他說每年自己都得搶收,萬一天氣不好,沒地方晾,辛苦半年,一不留神,糧食就砸自己手里了。以前怕種不好田,現在怕找不到曬場。
記者走在銀集鎮(zhèn)小路上,看到的也多是此種景象。小規(guī)模農戶一家種3~5畝田,可以把糧食晾曬在自家房前屋后,或者村部廣場、村間水泥小路上,大規(guī)模種植戶目前只能找塊兒地堆成個大谷堆,不時把谷堆倒騰倒騰以作晾曬,效果不太理想。
老姜說:“這種困局,除天氣原因外,配套設施缺失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作為合作社負責人,社里的收割機、插秧機、拖拉機等農耕機具有200多臺,卻沒有烘干設備和場地。”
接受夏糧的教訓,老姜已經訂購了8臺烘干機,每臺13.5萬元,獲得農機補貼后,自己出10.5萬元就能拿到手,不僅可以解決合作社8000多畝糧食的烘干問題,還能為其他大戶提供服務。
老姜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稻子收割后直接銷售,因水分高、雜質多,價格較低,而進行烘干處理后,雖然總重下降,但賣價可以提高,這樣里外一比,烘干處理后,每百斤可以多賺五六元。
但是存放烘干機、糧食烘干晾曬都需要有場地,合作社的200多臺機械已經將900平方米的門面房擠得只剩一條過道了,沒辦法,老姜只好按程序向鎮(zhèn)里土管部門提出了申請,擬將門面房北面的荒地用起來,晾曬烘干糧食,但至今未得到回復。
金湖縣農機局的同志介紹說:“這些新情況,我們已經向上級反映過,也希望能給種糧大戶更多支持,省農機局針對這些問題還開展了調查,相信很快會有好的解決辦法?!?/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