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會給花生剝殼,它們會給玉米剝皮;它們會種大蒜,它們會拔蘿卜……它們是會“勞動”的機器,農民需要做的,只是操控方向盤,按動控制鍵。
多年以來,農業(yè)機械被人譏笑為“傻大笨粗”。4月22日,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2013全國農業(yè)機械展覽會上,各式智能型農業(yè)機械登臺亮相,算得上機械產品中的“高科技”。
這里展出的農機“大”。在奇瑞重工的展區(qū),來自武陟縣大許莊惠民農機合作社的理事長郭巨付,對一臺3米多高、喂入量可達每秒12公斤的“大家伙”很感興趣。一旁的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叫作“谷王”的收割機是個“全能選手”,能收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好幾樣。
這里展出的農機“小”。在重慶丘陵山區(qū)現(xiàn)代農業(yè)裝備研制基地展區(qū)的水稻插秧機,長不過1米、高不過半米。來自中牟縣的一位菜農,則看中了一臺適合大棚種植作業(yè)的小型機械,小巧靈活重量輕,他和妻子就能輕易抬起來。
這里的農機“高科技”。一家公司展示了會收割胡蘿卜的“機器人”:它用鐵臂挖開泥土,拔出胡蘿卜,扔到自帶的輸送帶上,輸送帶上的刀片會將胡蘿卜葉子、根須切除干凈,一小時能收2萬多只蘿卜。
據(jù)了解,近10年來農機化已從單純的以耕種收為主的田間機械化,到“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機械化;從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作物的機械化,到包括經濟作物的全面機械化,農業(yè)機械化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從2013全國農業(yè)機械展覽會上的所見所聞可以想見,農機如何改變未來的農業(yè)生產:這些農民的“機器人”從耕地播種、栽秧移苗,到噴水、噴藥、收割、烘干、入庫,農民可以放心地把地里的活全交給它們。(記者 胡心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