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從宏觀和微觀的經濟角度來看,拖拉機都體現了農業(yè)生產流程的先進性乃至農業(yè)經濟的發(fā)達程度。當前,雖然新興國家處于一個相對較低的技術水平階段,但他們也正在走上機械化發(fā)展的道路。以臺數論,過去十年中,全球拖拉機產量已增加了一倍,到2011年已經接近200萬臺,其中估計有120萬臺拖拉機是在亞洲生產的,其產地主要是印度和中國。借助于成立合資企業(yè)或者自主獨立建廠,越來越多的歐美拖拉機制造商如約翰迪爾,凱斯紐荷蘭、愛科和賽邁道依茨-法爾集團等都參與到印度和中國的拖拉機生產中來,而且他們還從這里把較低功率的拖拉機出口到其它亞洲市場以及美洲大陸和歐洲。
但以單位價值、附加價值和市場容量來衡量,北美、西歐以及中東歐仍保持著拖拉機市場的領導者地位,雖然這些地區(qū)的拖拉機總臺數只占世界市場的20%。歐洲農業(yè)工程協會(CEMA)近日公布的針對歐洲多個國家拖拉機市場情況的調查結果證實了這一判斷,2011年,歐洲的拖拉機產銷量均顯示出強勁的增長,銷售量達到16.2萬臺以上,同比增長12.6%。僅僅在德國,2011年拖拉機產量就同比增長了19%,至6萬臺,產值更高達34億歐元,幾乎占德國農業(yè)機械生產總量的一半。較高的出口份額還使得德國在2011年成為全球拖拉機出口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