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地處東北地區(qū)中部,松嫩黑土平原腹地,位于中國黃金玉米帶的核心區(qū)域。從土地條件和農作物來說,都適合農機作業(yè)。然而,當記者在今年秋收深入基層采訪的時候,記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農民仍在用手工收割。這是為什么?怎么才能改變現(xiàn)狀?
“瓶頸”是這樣形成的
還在10月中旬時,記者一行驅車前往梨樹縣梨樹鎮(zhèn)南杏山村。七社的葛銳民,今年56歲,兩個兒子都念書出息了,在大城市成家立業(yè),就葛銳民夫妻倆在家?!斑@可是種地和擺弄農機的好把式?!辨?zhèn)農機技術推廣站站長鄭貴園介紹說。
“我家的地將近2公頃,能收個4萬多斤,我是科技示范戶,今年能增產5000斤左右。現(xiàn)在糧價還沒出來,要按去年的糧價,能賣個4萬多塊錢?!?/FONT>
“從種到收,這么多農活,倆人咋干?”
“耕種都是機械化,就是收割雇人干,1公頃3000來塊?,F(xiàn)在都這樣,就算半程機械化吧?!?/FONT>
“那為什么不用機械化收割呢?”
“割臺對不上壟,擼棒過程傷粒子,多數質量不過關,一整就壞?!编嵸F園解釋到。
同行的縣農機局局長陳占江進一步解釋說,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玉米收割機械,多數產品前面的割臺對不上壟,這既有產品設計和生產質量方面的原因,也有玉米品種和種植模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還有,農村在分地時,好地差地得串換開,這樣,往往割臺對著的是兩家的壟,活沒法干。
再有,玉米機械化收割使農民失去了生活燃料和牲畜飼料,部分農民不愿意接受。
梨樹縣是農業(yè)大縣,耕地面積418萬畝,機耕整地370萬畝,達到89%;機械播種360萬畝,達到86%;但機械收獲只有34萬畝,僅為8%,玉米收割機械僅有144臺。
玉米收割環(huán)節(jié)的機械化,在這里成為全程機械化生產的“瓶頸”。
見怪不怪有內情
“你們看到的現(xiàn)象并不奇怪?!笔∞r機化管理局局長成洪解釋說:“去年,吉林省玉米播種面積近5000萬畝,玉米收割機保有量是5300臺,也就是說平均近1萬畝才有1臺。今年,吉林省玉米播種面積達到5500萬畝,玉米收割機保有量計劃達到1萬多臺,平均5000多畝才有1臺。全省9000多個村,平均1個村才1臺。雖然這是個平均數的計算,但由此可以看出,成規(guī)模的玉米機械化收割的場面不是隨處可見的。只有在集中收獲的十幾天里,到農機化發(fā)展比較好的長春、松原、白城地區(qū)的農機合作社的作業(yè)地塊才能看到?!?/FONT>
相對于玉米來說,小麥、水稻的機械化收割起步早,技術比較成熟。南北方的農業(yè)種植模式和品種,對農機的使用沒有差異性,所以可以從南到北收,形成了機收市場,全國跨區(qū)作業(yè)。
吉林省玉米機械化收獲起步較晚,在2007年之前,吉林省玉米的全程機械化水平很低,當時的玉米種植面積在4000多萬畝,玉米收獲機械130多臺,玉米的機械化收獲率只有1.5%,60多萬畝。
從2007年開始,在國家的支持下,吉林省開始了為期4年的玉米、水稻全程機械化示范省建設,以此來大幅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包括育種、水利等,其中,更重要的是提高農業(yè)生產的現(xiàn)代裝備水平。
借助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的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對玉米生產特別是玉米機械化收割發(fā)展的高度重視,借助部省共建的全程農機化示范區(qū)建設,還借助省財政的大量投入,在國家對玉米收獲機補貼30%的基礎上,吉林省再補貼20%。
但是,一般玉米收獲機的價格為30多萬元,補貼15萬多元,農民還需要自籌15萬多元。拿出這樣一筆相當于一臺低配中級轎車的巨款,對吉林省大多數城里人來說都不輕松,更何況大多數農民。
合作才是真出路
玉米農機收割省時省力,但一般農民要么買不起,要么考慮到回收成本慢,風險大,不愿意買。如果有一個機構能在農忙的時候出租農機,讓大家既能用得上,而且價格實惠,那可就是一舉兩得的好事。于是,一些機構開始了這樣的嘗試。
今年1月成立的雙遼市服先鎮(zhèn)龍灃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總投資1000萬元,購買了200臺大型玉米收割機。龍灃采取的是自愿原則,吸引當地農戶憑借資金、土地、技術等多種形式加入。龍灃理事長劉長龍說:“讓大家把閑錢拿出來,集中到一起,1000家就形成一種力量,合作經營,入股分紅,風險共擔。”
為了吸引更多的農戶加入合作社,龍灃相繼成立種植合作社和養(yǎng)殖合作社,形成循環(huán)經濟。農民以土地加入種植合作社,集約化經營,農機合作社將秸稈做成飼料,由養(yǎng)殖合作社來養(yǎng)牛養(yǎng)羊,增加收入。
現(xiàn)在,龍灃農機專業(yè)合作社已經在全國發(fā)展多個分社,投資社員多達1800多戶。今年秋天作業(yè)面從本鎮(zhèn)已經延伸到周邊縣市和內蒙等地,作業(yè)面積達4萬余公頃,成為目前省內規(guī)模最大的農機專業(yè)合作社。
以服先鎮(zhèn)龍灃農機專業(yè)合作社、東明鎮(zhèn)鐵洛農機合作社等為龍頭,雙遼市力爭到2015年農機專業(yè)合作社達到80個,每個鄉(xiāng)鎮(zhèn)3-5個,農機大戶達到420戶,實現(xiàn)一個自然屯1戶。讓土地從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走向集約經營,切切實實地踏上農業(yè)機械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