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農機購置補貼是農民最為關注的熱點之一。很多農民希望了解剛剛過去的一年里,我省農機購置補貼的相關情況。在對新一年里購機補貼這一惠農政策充滿期待的同時,他們也表現出了對在申請購機及購買補貼農機過程中遭遇的多種無奈。新年之初,本報記者就上述相關問題采訪了省農委農業(yè)機械化管理局副局長羅士剛。
期待2011――給力
●補貼資金:仍向產糧大縣及水稻主產區(qū)傾斜
●“八個嚴禁”:確保補貼真正惠農
很多農民更為關心的是,新一年里,我省購置補貼資金將何時到位、是否會有新政策出臺?對此,羅士剛做了詳細介紹。今年,我省農機購置補貼仍依據向產糧大縣和水稻主產區(qū)傾斜的原則,初步決定補貼機具重點將延續(xù)上一年度按照不同作物、不同區(qū)域和不同作業(yè)環(huán)節(jié)確定。預計今年我省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將于3月份前開始實施,爭取農民購買的補貼機具能在春耕生產中投入使用。
由于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還不是普惠制,國家每年下達的補貼資金有限,特別是我們省屬于農業(yè)大省、農機運用大省,補貼資金顯得更加不足。對此,我省自實施購置補貼政策以來,一直采取補貼指標分配到各縣(市、區(qū)),資金不分配到縣(市、區(qū)),通過各級農機部門層層把關審批,補貼資金由省財政支付中心通過省農委直接支付給農機企業(yè)。2009年之前, 我省采取由農機部門代理收取享受補貼農民的購機差價款,由省政府采購中心統(tǒng)一招標采購,中標企業(yè)把補貼機具直接發(fā)給農民,然后由省農機部門把差價款付給企業(yè)。同時,制定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運作。
今年,為確保有限的資金能夠最大限度受益于農戶,我省將進一步加強對購機補貼工作的監(jiān)督和管理。今年省農委和財政廳將組織市(地)農業(yè)(機)部門和財政部門定期對轄區(qū)內農機補貼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并不定期通過走訪或電話等方式直接向用戶重點抽查,將積極主動配合接受紀檢監(jiān)察部門、審計部門等的監(jiān)督與檢查,及時發(fā)現和解決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將加強補貼資金使用過程的監(jiān)督與管理。嚴格執(zhí)行國務院“三個禁止”、“四項制度”、“八個不得”要求;特別是要認真執(zhí)行我省2007年制定的“八個嚴禁”的制度規(guī)定。
盤點2010――喜悅
●數字:9.5億補貼資金 45000戶農戶受益
●特點:獲補貼農機可自選機型
羅士剛介紹,2010年,國家共為我省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9.5億元。其中第一批安排6億元;第二批安排3.5億元,其中用于農機合作社購機補貼2.34億元,用于農民個人購機補貼1.16億元,共安排了80個項目縣(市、區(qū))。補貼購置大中型拖拉機24100臺、配套農具16700臺、聯合收獲機7150臺、水稻插秧機7474臺、其它農機設備6176臺,直接受益農戶近45000戶。
2010年,我省方便農民選購機型及放開農機經銷部門經營自主權,補貼的農民持當地農機部門開具的購機補貼協(xié)議及相關證明,即可到有資質的農機經銷部門自主擇優(yōu)選購農機設備。同時,取消了農機部門代企業(yè)收取農民購機差價款的方式,農民選購機具時,可在市場上自由選購農機設備,同經銷部門議價后,直接將購機差價款交經銷商。不僅提高了補貼工作的運行效率,也減少了補貼工作運行過程中矛盾和隱患的發(fā)生。在此基礎上,我省又放開農機經銷部門的自主權,由生產企業(yè)來授權確定地區(qū)參與補貼的經銷商,當地農機管理部門負責補貼實施過程中的監(jiān)督與管理。此外,啟動全國農機購置補貼管理軟件系統(tǒng),指派專人嚴格按照系統(tǒng)要求及時填報補貼信息,加快實現購機申請、審核、結算、檔案管理等信息化網絡化。
特別看點――監(jiān)管+提示
●補貼指標分解到鄉(xiāng)(鎮(zhèn)),紀檢監(jiān)察部門介入管理
●嚴查:“黑心”經銷商擅自提價問題
●提醒:買補貼農機要“挺直腰桿”議價與維權
由于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投入總量有限,農機購置補貼無法實現普惠制,只有部分農民能夠享受購機補貼。目前,農民們普遍反映申請補貼名額難上加難。我省農機主管如何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保證將有限的補貼資金真正落到農戶手中,有效解決“惠農政策難惠農”的現狀?
對此,羅士剛介紹說,為使購機補貼工作公平合理,我省在下發(fā)工作方案時制定了享受補貼的基本條件。允許各縣(市、區(qū))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制定補貼條件。在申請人員的條件相同或不易認定時,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則,可以采取農民易于接受的方式確定。同時,我省要求各項目縣(市、區(qū))將補貼指標分解到各鄉(xiāng)(鎮(zhèn)),并由當地紀檢監(jiān)察部門介入管理,加大監(jiān)管力度,確保農機補貼公開、公平、公正、合理。
近年來,部分經銷商利用部分農民對補貼政策及程序不了解這一特點,鉆補貼政策的空子,擅自抬高補貼后售價,使理應惠農的補貼資金流失。很多農民在來電、來信是都反映了這種情況。
對此,羅士剛說,由于我省放開農機經銷部門的自主權,參與補貼的農機經銷部門多達600家,特別是由于今年補貼目錄中沒有規(guī)定產品的最高限價,在補貼運行當中出現了經銷商擅自提價等問題,我們已經查實個別經銷商并進行了嚴肅處理。今后要嚴格控制補貼農機產品的銷售價格,堅決禁止同一型號、同等配置、同一進貨渠道的農機產品補貼銷售價格高于市場零售價格的問題。對違規(guī)操作的生產企業(yè)和經銷商,一經查實將永久取消其經營補貼農機產品的資格。
對于廣大農民存在的盲目購機現象,羅士剛在此新年之際,特別提醒廣農民,在購買補貼機具時,一定要事先多方了解所購機具的市場零售價格和補貼后的價格,做到心中有數,購機時更要理直氣壯地與經銷企業(yè)進行議價,確保自己能真正享受到國家的購機補貼政策,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