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收時節(jié),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同區(qū)長發(fā)村農民李俊激動之情溢于言表:“往年我家八九十畝地玉米,五六個人掰,得半個月時間。今年用農機合作社的玉米收割機收苞米,一天時間就能收完,粉秸稈、剝皮‘一條龍’服務,費用比雇人劃算多了,現在農忙變農閑嘍!”
這是大慶市農機發(fā)展促進加快農業(yè)現代化的一個縮影。
世代相傳的耕作農具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正在被農業(yè)機械化所替代,千百年來農民“耕地不用牛、收割不用愁、播種不用人拉耬”的夢想,正在大慶這塊土地上變?yōu)楝F實。
在今年這個豐收年中,農機更是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市農機局副局長董金輝說,大慶市的農機在農業(yè)生產中,主要發(fā)揮了以下四大作用。
綜合生產力得到提高
以前,大慶市小型機械多,大型機械少;簡單機具多,智能機械少;從事運輸多,農田作業(yè)少;陳舊機型多,新型機械少。自從組建農機合作社,引進大馬力、新型化、科技含量高的機械,全市重點農機裝備水平明顯提高。
目前,大慶市共有農機合作社225個,比去年新增加37個,大型農機具2900臺套。
在去年的秋整地過程當中,這些大馬力拖拉機實現了打破犁底層,做到了勾墑、提墑、保墑,建立土壤水庫的作用。
今年,讓胡路區(qū)在6月多雨,雨量達到100mm的情況下,農田都沒有形成徑流。
標準化生產水平得到提高
多年來,農機作業(yè)方式始終以小四輪拖拉機為主,農機具小型化一度成為發(fā)展趨勢。這種耕作方式,雖然符合家庭經營的特點,但是,速度慢、耕層淺、效率低。經常是播期拖后,延誤農時,秧苗長的不齊,密度不均勻,導致農田產量低。
自從組建農機合作社,引進大馬力及科技含量高的農機具,不僅農機作業(yè)效率全面提高,而且還推進了標準化生產。
從2009年農業(yè)生產看,凡是農機合作社覆蓋的區(qū)域,都實現了標準化的機械耕地、標準化的機械播種、標準化耕整地、標準化機械收割,特別是在春旱嚴重、低溫寡照的形勢下,大型農機具發(fā)揮了威力,在播種期拖后7到10天的情況下搶回了農時,實現了一次奪苗。
在全年農業(yè)生產中,通過分層施肥、機械除草防蟲、聯合收獲等農機標準化作業(yè),增加了糧食單產,提高了產品質量。
規(guī)模集約經營得到提高
農村實行土地承包制以來,家庭經營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但是,隨著現代農業(yè)的發(fā)展,土地的分散經營與農田水利化、農業(yè)機械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大型農機具的推廣與應用,長期處于“一家一戶難買起,土地分散難作業(yè),集體經營難維持”的“三難”境地。
實踐證明,組建農機合作社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矛盾。在大型農機具的高效率、低成本和小型農機具的低效率、高成本面前,農民朋友終于做出了選擇,走股份合作的路子,聯合購買和應用大型機械,這不僅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了土地規(guī)模經營,同時也解放了農村勞動力。
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農民,積極從事建大棚、搞勞務、養(yǎng)奶牛等多項產業(yè),他們在合作社中“分效益”的同時,又可以在從事的第二三產業(yè)當中增加新收入,“雙向”收入讓農民得到真正實惠。
節(jié)本增效得到提高
提到節(jié)本增效,董副局長算了一筆賬。現在全市有大型玉米收割機166臺,每臺在作業(yè)期能收割3000畝玉米,每畝的費用是55塊錢,而人工收獲玉米,每畝的費用是85塊錢。這樣,每臺玉米收割機每畝地,就比人工省30塊錢,166臺玉米收割機,一個作業(yè)期,一共為農民節(jié)省1494萬塊錢。
同樣,全市有水稻收割機255臺,每臺在作業(yè)期能收割水稻2000畝,每畝的費用是55塊錢,而人工收割的費用是每畝80塊錢。每臺水稻收割機,每畝地,比人工省25塊錢,255臺水稻收割機,一個作業(yè)期一共為農民節(jié)省1275萬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