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屬于百合科蔥屬,它的鱗莖、花莖或嫩苗,都可供施用,而且營養(yǎng)價值也較高。大蒜原產(chǎn)于亞洲西部高原,在中國栽培大蒜已有2000多年歷史,已經(jīng)形成了許多大蒜名特產(chǎn)去,是世界上大蒜栽培面積最大和產(chǎn)量最高的國家之一。
一,大蒜的生育特性
大蒜的根著生在莖盤上,下部為弦線狀須根,根群主要分布在0--500px的表土層內(nèi),橫向展開直徑在750px左右。因根系分布淺、根毛數(shù)量少,所以 有喜濕、喜肥的特點。
大蒜的生長發(fā)育階段分為發(fā)芽期、幼苗期、花莖伸長期、抽薹期、鱗莖膨大期和休眠期。發(fā)芽期指從播種到初生葉伸出地面。幼苗期是指從初生葉站開到花芽和鱗芽開始分化。幼苗期生長速度較快,種蒜貯存的營養(yǎng)逐漸消耗,最后出現(xiàn)“退母”現(xiàn)象,退母期一般在幼苗結(jié)束前后。幼苗期結(jié)束后,進入花莖身長七,是指從花芽分化結(jié)束到蒜薹采收,此期新葉停止分化,以花芽的伸長生長為主。蒜葉全部長成開始進入抽薹期,此期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需肥量最大,鱗莖也逐漸形成和膨大,根系生長和吸收能力達到高峰,蒜薹采收后進入鱗莖膨大盛期,指從花莖收獲到鱗莖收獲。此期根、莖、葉的生長逐漸衰老,鱗莖膨大所需要的養(yǎng)分大多來自自身,此后就可以采收進入休眠期。
二,大蒜的營養(yǎng)特性
大蒜適宜在有機質(zhì)豐富、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以適應(yīng)鱗莖生長發(fā)育的需要。
大蒜是喜肥耐肥的蔬菜,它對氮的需求量很高。大蒜對各種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量以氮最多,鉀、鈣、磷、鎂次之。以氮的吸收量作為對照時,則各種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比例為氮:磷:鉀:鈣:每=1:(0.25---0.35):(0.85-0.95):(0.5--0.750:0.06。每生產(chǎn)形成1500kg的大蒜時需氮6.8--7.5千克、磷1.7--2.0千克、鉀6.2--7.0千克,鈣1.0--2.0千克、大蒜對養(yǎng)分的吸收率與生育狀態(tài)相一致。大蒜的幼苗期對養(yǎng)分三要素吸收量很少,隨著幼苗的生長,發(fā)芽和鱗芽分化后,大蒜的三要素吸收量達到高峰,在鱗芽膨大后期,草葉逐漸干枯,根系老化,營養(yǎng)吸收能力減弱。
三,大蒜的施肥技術(shù)
一直以來,大蒜的施肥都是堅持“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粗肥細施,化肥巧施”的原則,現(xiàn)在微生物肥料的出現(xiàn),有效地改變了這種原則。大蒜在我國長江以北地區(qū),一般是早春播種,當(dāng)年夏季收獲。春播一般都多在地表解凍時播種。種植大蒜必須施好基肥,一般每畝施用堆厥肥200--3000kg或人糞尿1000-2000千克或固體微生物肥料30千克,同時配合全部磷肥和1//2鉀肥作基肥全層施用。追肥一般分3此,第一次在幼苗期追施1/3氮肥,促進秧苗根系和葉片的生長。第二次在“退母”前,防治“退母”期過長和“退母”后脫肥,促進蒜薹的生長。一般施用1/3氮肥。第三次在蒜薹收獲后,追施剩下的氮肥和鉀肥,促進鱗莖的膨大生長。
種播大蒜在越冬時要覆蓋稻草,鋪施塘泥或垃圾肥每畝5000-6000千克。此次肥料有利于第二年蒜株的生長,并可促進早抽薹。第二年春季返青后追肥次數(shù)大致可分為:返青肥,在爛蒜母前10-15天澆水追肥,每畝開溝追施餅肥50-100千克。在爛蒜母前5--7天追蒜薹肥,每畝施氮素3-5千克,鉀6.5--10千克。在蒜瓣開始花粉、蒜薹加快生長時,追施蒜瓣分化肥,每畝施腐蝕的人糞尿1000-1500千克或者腐熟的微生物肥料20千克左右。蒜薹收獲后,蒜頭進入膨大時,需增加施肥量,這次追肥每畝施微生物肥料30千克或氮素5--6千克或人糞尿1500-20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