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產(chǎn)量高低,取決于三個因素,每畝穗數(shù)、每穗粒數(shù)和千粒重。這三個因素乘積的最大值就是產(chǎn)量的體現(xiàn)。通俗說,穗多穗大粒多粒大才高產(chǎn)。
分蘗,是單位面積內小麥有效穗數(shù)的基礎。冬前分蘗,基本上都能夠成穗。春季分蘗能否有效成穗,就要看分蘗發(fā)生的早晚了,分蘗越早,將來成為有效穗的幾率就越高。所以,春季管理比冬前更有講究。
返青期管理:目前我國冬小麥已經(jīng)過了返青期,這里只簡單概述一下。去冬今春冬小麥區(qū)天氣偏暖,小麥群體偏大。因此,今春返青期小麥管理應該晚澆水少追肥。以抑制小麥群體旺長趨勢。也就是說,春季的第一次澆水,應該推遲到拔節(jié)前的起身期,追施的肥料應該是以含氮為主兼含鉀素,即高氮中鉀速效性肥料。之所以選擇含鉀的肥料還是考慮到通過增施鉀素營養(yǎng),強化莖稈韌性,緩解旺長倒伏風險。返青期管理的第二個內容就是除草,技術要點有兩個。第一,對于禾本科雜草,如果去年秋季沒有用藥除治,今春應該盡早進行,必須在拔節(jié)前實施。對于闊葉雜草,根據(jù)雜草優(yōu)勢種群選擇合適的藥劑,除了氯氟吡氧乙酸可以在拔節(jié)后可以使用以外,其它除草劑也要在拔節(jié)前實施;第二,無論哪一類除草劑,在施用的時候必須看天噴藥,不能在降溫之前或降溫期間使用,否則就很容易出現(xiàn)藥害。也不宜和多種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混合使用。
拔節(jié)期管理:小麥進入拔節(jié),意味著莖稈頂端的生長點開始轉為分化麥穗,也就是由之前的根莖葉的營養(yǎng)生長轉向生殖生長,此期,是兩種生長的分水嶺,也是確定小麥株高和穗數(shù)的關鍵時期。換句話說,今年的小麥能長多高,一畝地有多少穗子,拔節(jié)的時候就基本上確定了。因此,拔節(jié)以后如果還要使用控旺調節(jié)劑,就等于瞎子點燈,白費事。只能通過推遲到起身期的肥水控制,盡量減少氮肥抑制葉面積的大小和適量補充鉀素促使莖稈的韌性,才是明智之舉。一般的,拔節(jié)以后不用再土壤追施肥料。
小麥進入拔節(jié)期以后對環(huán)境更加敏感,溫度的起伏變化很容易對小麥產(chǎn)生明顯的影響。但是,北方冬麥區(qū)的四月份卻是冷鋒較多的月份,此期管理一定要注意天氣預報,一旦有大幅降溫,最好提前采取澆水、噴施氨基酸或磷酸二氫鉀等措施,以緩解低溫帶來的損害。
小麥拔節(jié)后田間植株密度迅速加大,通風透光性降低,地勢低洼或旺長的麥田更容易感染紋枯病、根腐病等,此期也就成為預防此類病害的關鍵時期,最好噴施一遍殺菌劑,比如三唑酮、苯醚甲環(huán)唑、戊唑醇等復配上磷酸二氫鉀,噴頭壓低重點噴向莖稈基部。如果此期不采取措施預防,待進入孕穗期以后紋枯病就會迅速擴展,屆時再用藥不但需要更大的藥液量,藥效也會大大下降。
拔節(jié)期還會出現(xiàn)兩種害蟲,一種是紅蜘蛛,干旱天氣條件下,這種害蟲會肆虐為害,需要盡早噴藥控制;另一種是麥葉蜂,一般年份下都會有麥葉蜂的出現(xiàn),雖然麥葉蜂幼蟲取食麥葉,只要蟲口數(shù)量不是特別大,就不用刻意去噴藥防治。
孕穗期管理:進入孕穗期,也就進入小麥每個穗子上能形成多少個小穗的關鍵時期。此期一旦遇到低溫或干旱,就會顯著減少穗粒數(shù),甚至出現(xiàn)空穗。2013年4月下旬的那次倒春寒,使河北、山東多地的小麥因為穗粒數(shù)減少而大幅減產(chǎn)。因此,在4月下旬,進入孕穗期的小麥,要格外關注天氣變化。
孕穗期小麥的另一個威脅就是吸漿蟲,此期,從地下陸續(xù)上升到地表面的吸漿蟲幼蟲進入蛹期,在地面最集中。是用藥防治的最佳時機??梢赃x擇的藥劑很多,比如吡蟲啉、噻蟲嗪、毒死蜱、辛硫磷等,按每畝藥劑用量拌土順壟撒施即可。
孕穗期還要噴一遍藥劑預防白粉病和赤霉病。眾所周知,赤霉病的侵染高峰期在揚花期,此期一旦遇到連陰雨導致穗部有水滴,病菌就會迅速滋生和侵染。如果在孕穗末期噴一遍殺菌劑,減少病菌數(shù)量,在揚花期再噴藥,防治時機上占了主動,藥效就會更好。
抽穗揚花期管理:小麥抽穗后很快就進入揚花期。很多人認為小麥揚花期就是和他作物一樣的開花期,不能打藥。其實,小麥屬于自花授粉作物,其花器包被在護穎內,整個開花授粉都是在小穗內進行的,等到我們看見有化藥露出來,意味著小麥已經(jīng)完成了授粉過程。所以,在小麥揚花期可以打藥。
小麥揚花期是赤霉病發(fā)生期,如果此期遇到連陰雨或大霧天氣,穗部有水滴集聚,病菌的侵染速率和幾率很高,就極易出現(xiàn)赤霉病的流行。因此,在小麥揚花期一定要關注天氣變化,一旦預報有陰雨或大霧天氣,就趕緊打藥。至于藥劑選擇,有很多種??梢跃徒奖氵x擇即可。關鍵還是噴藥時機和噴藥質量。即,及時、均勻。
揚花期也是吸漿蟲成蟲羽化產(chǎn)卵期,在噴灑殺菌劑的同時別忘了混合上對吸漿蟲成蟲及蚜蟲的殺蟲劑,比如吡蟲啉、功夫菊酯等。
灌漿期管理:小麥完成授粉以后,很快就進入灌漿期,是小麥粒重大小的關鍵時期。灌漿,實際上也是把小麥植株所有綠色器官光合合成的碳水化合物,輸送到小麥的籽粒中,并轉化為淀粉、蛋白質等。這就取決于這樣幾個因素,一個是光合面積及其光合效率,即,能夠合成多少碳水化合物。一個是這些合成的碳水化合物要盡可能多的輸送到籽粒中并轉化為淀粉和蛋白質等,即,莖葉等營養(yǎng)器官要大公無私勇于奉獻,不能自產(chǎn)自用。也就是說,此期的管理關鍵是保證植株上部葉片的功能性強盛不衰,也不能徒長貪青。因此,此期一般不再需要追施肥料,但在灌漿初期要保證水分的供應,中后期逐漸減少水分,并防止水分快速散失。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一方面提供必要的磷素營養(yǎng),有利于籽粒的形成,同時的鉀素可以促使合成更多的光合產(chǎn)物,還要快速輸送到籽粒并轉化成淀粉蛋白質等。及時防治蚜蟲、銹病和白粉病,才能保證植株上部綠色器官的生命力。這就是所謂的小麥生長中后期一噴三防,即,防蟲防病和干熱風。
如果前期預防措施及時到位,灌漿期的病蟲害防治就比較輕松,甚至不必再噴藥。此期噴藥時需要注意的有兩點,一點是選擇合適的藥劑和時機,拿蚜蟲來講,在平均每穗有蚜達到5頭以上時就要噴藥防控。目前比較好的藥劑主要是吡蟲啉和噻蟲嗪類。第二個需要注意的是,噴藥要力求均勻。穗蚜一般潛伏在小穗之間吸食為害。如果藥液量少,噴撒不均勻,沒有熏蒸作用的藥劑就很難落在蟲體上,也就不能保證有更好的效果。但考慮到勞動力的問題,可以采取折中的辦法提高藥效。即,每畝地用30公斤水兌藥,或15公斤水對上適量的有機硅助劑,選用小孔噴頭噴灑。當然,選擇大型機械噴灑是最理想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