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東北平原廣袤的黑土地上一派豐收的喜悅景象。這對于來自墾區(qū)的李貴賓來講,親切又熟悉。正是因為從小看慣了規(guī)模化作業(yè)的農機具,知道它們的痛點和不足,所以正在讀大學的李貴賓有了改良農機具的想法。日前,在黑龍江省第二屆“互聯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中,李貴賓及其團隊帶來的創(chuàng)意作品“基于傳感器與GPS融合的電動播種機”獲得大賽金獎。他與小伙伴距離實現目標又近了一步。
互聯網+播種機
李貴賓是東北農業(yè)大學工程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大三學生。從小生活在我省墾區(qū)的他對大型農機具并不陌生。一望無際的田野,田野上縱橫馳騁的播種機和收割機在他童年的記憶里留有深深的印跡。盡管那時他對家里的農活參與并不多,但從大人們的言談祈盼中,他還是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播種機雖然可以將人解放出來,但是漏播重播的現象卻依然讓人苦惱。大人們盼望著更智能的播種機,就在這種盼望中,李貴賓考進了東北農業(yè)大學工程學院,一個與大型農機具有著密切聯系的地方。
一進大學,李貴賓就被實驗室各種新奇的東西吸引了。當時,實驗室已經有了一臺播種機,但那臺播種機非常老舊,靠傳統的鏈條帶動,遇地輪打滑時,鏈條松動,漏播現象再所難免。李貴賓與幾名同學一起動手,將鏈條驅動改成電機驅動,播種機完成第一次更新換代,播種變均勻了。
“互聯網+”深入生產和生活,讓很多方面有了更多的數據支撐。有一次與指導老師劉立意閑聊時,劉立意對李貴賓說:“你們改良播種機可以考慮大數據方向?!边@句提醒讓李貴賓欣喜若狂,如果能和大數據結合,播種機不就有了一個可以自主分析的大腦嗎?智能化的播種機除了播種,也許可以實現更多……
調試一千多次才成功
李貴賓為他理想中的智能播種機設計了很多炫酷功能,其中之一就是氣動點播,將種子放進一個直直的管,借助氣壓讓管子直插地里,精準播種。當初,大一學生封紀港就是被這個炫酷設計所吸引,才加入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團隊的。
然而,現實總要比小伙子們的設計復雜得多,直管點耕因為對管壁材質的要求比較高,他們找不到合適的材料,這個功能目前只得放棄。硬件不容易,那就在軟件上精益求精。然而,在為播種機裝“大腦”的過程中,他們也遇到了麻煩。為了照顧農民操作者,李貴賓將播種機的模式設成高智能的“傻瓜式”,幾個按扭便可實現所有功能,在編寫程序時,有一個控制,輸入代碼后就是不好使,也找不出來原因。大家把幾千行代碼推翻再重寫,反反復復調試了一千多次?!澳嵌螘r間幾乎是崩潰的,”封紀港說,“不夸張地說,晚上做夢都在想著解決的辦法。”那時正值暑假,幾個人吃不香睡不好,只在家呆了7天,就返回實驗室繼續(xù)攻關。
找各種資料、書籍、文獻,尋找新的思路,將程序刪除重新編寫,經過一系列的折騰,最終問題解決了,而封紀港也被累得住進了醫(yī)院。
獲創(chuàng)意組金獎將盡快推向市場
今年9月,在第二屆全省互聯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上,一款新型創(chuàng)意播種機吸引了評委們的眼球。播種機通過無線網絡與個人的手機連接,利用排種器出口處的檢測裝置,將數據上傳云端數據庫,不但能清楚地記錄重播漏播的坐標點而且能實時知道播種量、車速、位置信息,以及耕深、地形以及適合耕種的品種。幾千年的傳統耕種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精播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了2%-3%,他們的創(chuàng)新獲創(chuàng)意組金獎。
接下來,李貴賓和小伙伴會努力把這款智能播種機推向市場,他講,一臺六壟機的售價大概在6萬左右,而改裝一臺傳統六壟機大概需要3萬元。這個價位農民們基本都能接受。這是他們的一代機,之后他們還會不斷升級,比如,在人機交互界面進行改良,讓它更具有“傻瓜”氣質。
談到未來,李貴賓說,近期最迫切的是要進行一次納新,將不同專業(yè)的學弟學妹招進項目組,取長補短一起發(fā)展,盡快讓項目與市場對接。遠一點的打算,他和封紀港都要考研,留在實驗室,繼續(xù)做他們喜歡的智能機。李貴賓說,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農機具是美國約翰迪爾的農機具,自動化程度非常高,有了它們的幫助,美國一個農場往往只需要一個人打理。這也是我國大農業(yè)的發(fā)展方向,集約化、現代化、智能化,充分將農民解放出來。為著這個目標,他和封紀港還要繼續(xù)無休止地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