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作為重要的農產品,與百姓生活關系密切。調查顯示,國內油料作物僅能提供植物油消費總量的35%左右,65%以上需要進口,并且未來供需矛盾將日趨嚴峻。如何破解這一難題?《經濟日報》記者近日采訪了業(yè)內相關專家。
資料圖
“大豆困局”待解決
大豆油是人們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種油料,其原料大豆卻是目前我國進口量最大的糧食。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我國進口大豆達1634億斤,相當于國產大豆量的7倍左右。
為何要進口這么多大豆?農業(yè)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說,目前大豆的主要用途是兩方面:一是飼料豆粕,二是食用豆油。以食用豆油為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植物油消耗量越來越大,從而導致大豆的需求量迅速增長。目前國產大豆遠不能滿足這種需求,只能依靠進口。去年我國大豆的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80%。
中國是大豆的故鄉(xiāng),歷來生產量和出口量都是全球第一,但是如今產量掉到全球第四,進口量成了世界第一。這種狀況很令人痛心但也略顯無奈。從國內來看,大豆屬于低產作物,畝產量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并沒有很大增長,而且經濟收益也不太高,所以農民都不大愿意種大豆;從國際來看,2001年中國對外開放大豆市場,外資企業(yè)不斷涌入國內。2004年,更是有大量中國中小型大豆加工企業(yè)和本土榨油企業(yè)被外資兼并。有調查顯示,中國的大型油脂企業(yè)中,跨國糧商參股控股的就有64家。跨國糧商憑借國際資本,已基本完成對上中下游的控制。食用油市場眾多響當當?shù)钠放圃缫驯豢鐕Z商收入囊中。
大豆的情況折射了我國保障油料安全面臨的挑戰(zhàn)。針對這種狀況,我國正積極推動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種植結構上作出了相應改變。去年11月,農業(yè)部下發(fā)了《“鐮刀彎”地區(qū)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計劃今年調減玉米種植1000萬畝以上。而調整出來的這1000萬畝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來改種大豆的。
農業(yè)部種植業(yè)管理司副司長潘文博說,在今后一段時期,發(fā)展大豆生產的目標就是在擴大一部分種植面積的同時,在提高單產、提高品質、提高效益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