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家庭農場高效的運營模式依托于該國完整的農業(yè)教育體系。德國農民要取得土地經營權必須經過嚴格的教育。即便是土地私有,農場主的后代也要在拿到土地經營許可證后才能經營自家的農場,而這個過程需要至少3年的專職學習,學習內容包括種植學、土地污染學、化肥與植保知識、農業(yè)機械學以及農業(yè)經濟學等。
德國農場經營模式值得“拿來”
以薩克森州的干得爾斯海姆農場為例。該農場飼養(yǎng)了400頭奶牛,種植超過200公頃的飼草,包括油菜、青貯玉米、冬小麥以及甜菜等作物。如此大的農場,需要多少工作人員?
據了解,該養(yǎng)牛場除了擁有5臺自動擠奶機器人,居然只有9個工作人員。而且由于科學飼養(yǎng),該農場每頭奶牛年產奶量達到了9噸,而目前我國平均每頭奶牛年產奶量僅為5-6噸。
其實精準農業(yè)就是基于各種農業(yè)數(shù)據處理后的再利用。德國在農場經營中首先是要獲得數(shù)據,其次是要對數(shù)據進行對比、交換、分析。農場經營者拿到分析數(shù)據后,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農場土壤肥力、濕度分布情況,進行有的放矢地精量播種乃至后期施肥、灌溉。
新式玉米種植模式可供借鑒
玉米是世界上種植最廣泛的糧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2014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高達3690萬公頃。面對國內玉米總產量亟需提高的需求,我們主要以擴大種植面積的途徑來解決,但是種植面積又不可能無限增大,所以最根本的解決途徑就是提高玉米單產。
由德國農業(yè)協(xié)會(DLG)執(zhí)行的中德項目合作示范農場就是借鑒德國在農場管理方面關于農機農藝的先進經驗,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探索出一條新型農業(yè)種植之路。該項目德方場長布恩格就東北地區(qū)玉米種植問題,提供了在德國常用的解決方案。
以玉米螟蟲害為例,德國在處理玉米螟蟲害時,一般是在秋收后統(tǒng)一用機械滅茬的方式殺死螟蟲卵,要求大面積耕地統(tǒng)一作業(yè)?;蛘?,秋收后用圓盤耙滅茬耙地,深度在8—10厘米,把草籽、秸稈和土壤充分混合并鎮(zhèn)壓。布恩格先生在田間日活動上呼吁大興安嶺墾區(qū)所有農場、農戶集中進行玉米螟蟲防治,并且持之以恒。
專業(yè)的檢測機構—德國DLG農機檢測中心
如果打算進一步了解德國的農業(yè)經營模式,就有必要了解一下DLG位于德國法蘭克福近郊的農機檢測中心。
DLG農機檢測中心從1960年起開始為農業(yè)機械與農用物資提供專業(yè)的質量安全、技術檢測服務,已成為歐洲最大的農業(yè)技術和農資檢測機構,擁有世界最先進的拖拉機、收割機等全智能檢測設備。
DLG檢測中心每年接受1100件各種農機產品的檢測和認證,包括整機、零配件和信息系統(tǒng)等,同時還為2200件農用物資提供檢測服務,例如種子、化肥和農藥等。除了按照DIN、CE、ISO等公用標準檢測之外,對于暫時沒有標準的產品由DLG自己制定。例如PowerMix功率綜合測試,共模擬14種場景,從單一的牽引測試到同時進行牽引、PTO、液壓等多種動力加載測試,如土壤修整、耕作、收割、打捆或撒肥等一系列綜合任務,以及模擬不同道路條件下的使用情況。通過檢測和認證的產品將貼上DLG質量保證的標識,可以作為農機生產企業(yè)質量過關的標識,也可以作為農民認可購買的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