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記者回到家鄉(xiāng)――山東菏澤曹縣古營集鎮(zhèn)秀才坑李莊。村子不大,人口不過300人,勞力不過200人,全村500來畝耕地幾乎全種了小麥、玉米,是個純農業(yè)村。
土地分散流轉困難
村里年輕人對承包地大都采取放任自流的態(tài)度,能收多少就收多少。
村民李建兵說,“一畝地一年的收成不如在外打工10天,誰愿意種地?”
“不打算把地轉包出去?”
“價格合適,當然愿意。但咱這地,沒法包,太分散。我家有7畝來地,分散成6片,多的2畝,少的2分。”
全村每家每戶的地都很分散,別說別人包,就是自家人種起來也感覺麻煩。
“不能調調嗎?”
“太難了,肥瘦不均,咋調?”
這確實是個問題,耕地適度規(guī)模經營是個好辦法,但需要各級政府或村集體組織協(xié)調才行。
聽村里人說,年前有人來村里談承包地,因為太分散、意見不一而做罷。真是想包的沒地,有地的包不出。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主題是力爭在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上取得新突破。目前,像秀才坑李莊這樣的情況,在山東還比較普遍。鄉(xiāng)鄰缺的就是土地流轉市場和相關服務。
基礎設施欠賬待補
去年山東省土地流轉面積1567.9萬畝,占到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的16.9%。農合社、家庭農場分別達到9.7萬家和1.2萬戶。土地流轉規(guī)模在擴大,流轉速度在加快。
秀才坑李莊的農民對土地流轉是歡迎的,但需要政府組織幫忙,并提供資金技術支持。這需要村鎮(zhèn)等做大量工作。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土地流轉和適度規(guī)模經營要尊重農民意愿,不能強制推動。規(guī)模經營也應適度,要與農業(yè)人口轉移、農業(yè)技術進步、農業(yè)社會化水平相適應。
秀才坑李莊和周圍幾個村至今也沒成立一家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村里一些年輕人買了大型收割機、旋耕機,也有擴大生產規(guī)模的意愿,問題是誰來幫助他們實現愿望。
阻礙秀才坑李莊發(fā)展規(guī)模種植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農田基礎設施欠賬太多。記者到地里走了走,發(fā)現生產路沒了,溝平了,渠沒了,機井不夠,配電房更談不上。生產設施與20年前沒兩樣。盡管村旁邊就是團結河,可守著河水卻澆不上田,因為從河里引水的渠早已淤積。村里的地都是老淤地,很適合建設“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但亟需補上基礎設施這個弱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