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短板——“所站共同搞科研”
“根據(jù)不同地方的特色產業(yè),一個試驗站集中攻克某一特色作物的相關技術,靠特色成為自治區(qū)甚至全國這一作物的技術高地,反過來對產業(yè)發(fā)展再提供技術支撐。”白先進告訴記者,這就需要農科院的科研人員必須走到田間地頭搞科研、推技術,試驗站推廣技術也隨之活躍了起來。
農科院在這方面可是下了不少功夫。翻看廣西農科院網站的院內新聞關于白先進行程的報道,去試驗站考察建設工作和技術輔導的占了很大比例,查看站所情況似乎成了一項“規(guī)定動作”。同時,配套改革的人才機制也已落地。自治區(qū)農業(yè)廳所屬院所、廣西農科院遴選了35個專家組,每個組由9-11位專家組成,負責對接每個試驗站,在技術上實行全面指導。陳明偉說:“60個基層試驗站涉及80多個涉農縣,基本全方位涵蓋廣西特色農業(yè)產區(qū),覆蓋優(yōu)勢產業(yè)產品,針對每一個站的特色配備專家組?!?/p>
記者來到靖西高海拔特色作物試驗站,廣西農科院葡萄所所長、葡萄專家組成員謝太理正現(xiàn)場指導種植戶查看冬季葡萄生長情況。作為專家組成員,他往返南寧與百色靖西已不知多少趟,從試驗站的選址,再到整合資源、制定任務、指導技術,葡萄生長的每個關鍵時節(jié)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謝太理說:“葡萄所和靖西試驗站結成了對子,所和站成了‘同一個課題組’,人員的往來自然更密切了?!?/p>
不僅有結對子的專家指導組,還有選派任職的科技特派員。2014年4月,廣西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梁海福被選派到桂林分院掛職任副院長,時間雖然只有一年,但他深感到分院對他的熱情。他說,試驗站帶活基層科研院所,而且經費的增加和干事創(chuàng)業(yè)氛圍的日益濃厚也吸引了年輕的科研人員。
破難題——“基層人員有根基”
百色分院是廣西農業(yè)科學院在廣西最早建設的4個農業(yè)試驗院(站)之一。該院非常注重加強對基層農技人員和農村重點戶、專業(yè)戶等進行技術培訓,先后舉辦技術培訓班77期,培訓人數(shù)達2.06萬人次。
百色分院院長賀貴柏表示:“區(qū)、市共建區(qū)域性的農業(yè)科研院(所)促進了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加快了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更重要的是加強了對農技人員業(yè)務素質和種植戶的種植水平。”
防城港市上思縣農科所科研基礎較為薄弱,自從實施試驗站項目以來,領到了4個“上思香稻”科研項目?!拔覐拇髮W畢業(yè)開始,干了28年基層農技推廣,直到農科院做這個項目,才意識到自己做這份工作的真正價值?!鞭r科所所長岑繼清動情地說,開展栽培、留種等科研,對保護這一國家地理標志將起到重要作用。由于長年雨淋日曬,這位所長皮膚黝黑,樸實的言語里流露出對農業(yè)科技深深的喜愛與堅守。
而對于一些有一定實力、條件和意愿的基層農科院所,則與自治區(qū)級科研單位結成對子,攻關一些復雜的科研項目,如百色市田東芒果試驗站,就培育著包括臺芒1號、桂七等86個芒果品種,承擔著育種、栽培技術的推廣及向果農發(fā)布種植信息等任務。
“多虧了試驗站的葡萄栽培新技術,一畝就能凈賺8000多元,而且還經常有專家來指導!”在廣西靖西武平的葡萄園里,正等待著冬季葡萄收獲的種植大戶莊良永說。莊良永口中的“試驗站”是指靖西特色葡萄試驗站。記者發(fā)現(xiàn),不僅是靖西,在每個試驗站所在地,都可以看到類似莊良永一樣的種植戶,他們依靠試驗站,不僅自己脫貧致富,而且還經常幫助當?shù)厝酥v怎么利用新技術搞種植。
農科院成果轉化處副處長孔祥林表示:“推廣體系不僅推動了農業(yè)科技成果轉化,而且通過示范帶動了百姓的脫貧致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