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種植成本上升。目前全球正處于通貨膨脹周期,由于物質與服務費用的上漲增加了小麥的種植成本。據調查,今年我國小麥畝均總成本424.53元,比去年上升4.9%,畝均現金成本248.6元,比去年上升5.1%,畝均綜合成本上漲60―80元。由于投入增加,等價交換的規(guī)律要求小麥的價格有一定的上升來補償。
二是小麥和玉米稻谷相比比價明顯偏低。今年國內小麥開稱之初,新麥價格明顯低于玉米,由于小麥與玉米在飼料用途上存在替代關系,飼料廠與養(yǎng)殖戶多傾向于用小麥來替代玉米,由此增加了市場對小麥的需求。
三是國家今年提高了小麥的最低收購價。今年白小麥、紅小麥、混合麥最低收購價分別為每50公斤77元、72元、72元,分別比2007年提高5元、3元、3元,最低收購價格的提高也提升了農戶對小麥價格的預期。
四是新麥收購初期入市收購主體較多。由于各收購主體對新麥行情看好,加之新麥開稱之初價格不很高,各類收購主體入市積極性較高。國有企業(yè)、民營企業(yè)、加工企業(yè)、農村經紀人及外省用糧食企業(yè)都紛紛參與收購,為搶糧源,出現了不斷抬價收購的現象。
五是農戶惜售心理強烈。近幾年的實踐表明,新糧上市價格是越收越高,誰先賣誰吃虧。在成本增加和新麥價格不斷上漲的刺激下,今年農戶惜售心理尤其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