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1月8日)獲悉,在國家調控下,令人關注的430萬噸出口玉米合同已經基本落實完畢。分析人士認為,這有利于穩(wěn)定國內玉米價格,同時,由于供應可能大增,預期玉米現(xiàn)貨價格將逐漸回落。
在2006年9、10月間,中國出口商以平均每噸約163美元(相當于1276元)的價格簽訂了430萬噸玉米出口合同。但是,在出口商還沒有來得及采購現(xiàn)貨的時候,國內外玉米期貨價格從10月初開始總體呈現(xiàn)較大幅度的反季節(jié)性上漲行情,有關人士預測,如果通過市場采購,中國出口商將因此虧損4.3億元。
中國具有玉米進出口權的只有中國糧油食品集團和吉林糧食集團兩家,其他企業(yè)必須通過它們出口。
市場一度傳言,國家可能在2006年12月底之后,再度在吉林拍賣117萬噸玉米。另外,還可能在黑龍江拍賣30萬-50萬噸玉米,以平抑玉米價格。2006年末,我國玉米庫存為3026萬噸。其中1000多萬噸為國家存儲,所以國家有足以影響市場的儲備。
但是,上述拍賣傳言最終沒有實現(xiàn)。一位消息靈通人士透露,國家后來改為內部處理這些玉米。
記者昨天確證,在前不久由吉林省糧食經濟學會舉辦的市場分析會上,有關部門透露,在國家調控下,目前出口玉米已經基本落實完畢,出口商前期面臨的收購壓力已經得到基本解決。
出口玉米一直是推高價格的重要因素,它的解決有利于穩(wěn)定國內玉米價格。
2006年10月份,玉米價格約1250元/噸,到12月中旬,產區(qū)玉米價格一度探高到1380元-1400元/噸。當時農民仍非常惜售。自2006年12月底始,前期一直大幅上漲的產區(qū)價格終于平穩(wěn),部分地區(qū)小幅走低。
2007年1月5日,長春大成及金成公司新玉米收購價格保持穩(wěn)定,國標二等掛牌價格為1420元/噸,國標三等掛牌價格為1410元/噸。
中國玉米網總經理馮利巨近日剛從黑龍江回來,他告訴記者,目前產區(qū)玉米價格趨穩(wěn)。
很多加工企業(yè)表示,春節(jié)前不會輕易調價,但也會根據(jù)市場情況做出適當調整,如繼續(xù)放量,后期價格有可能回落。
分析人士認為,儲備輪入進度較快,而利空因素都是潛在因素,短期看市場將面臨供應大增而需求減少的局面,貿易商應注意防范風險,此時囤糧并不明智,而農民也應把握時機抓緊售糧。預計玉米現(xiàn)貨價格將很快從產區(qū)開始回落。(阮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