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肥可增強作物抗鹽堿能力,硅肥可以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硅抗錳毒,硅可促進作物對氮磷鉀的吸收……“然而眾多的利好卻換不來身份的認同,即便”硅肥“的稱呼,現(xiàn)在也可以說是名不正言不順,未能在國家工商行政部門登記在冊。日前,被譽為”中國硅肥之父“的河南省硅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蔡德龍,在硅鈣鎂鉀土壤調理劑在土壤修復中的機理作用及其應用效果研討會上,對于硅肥沒有“戶口”的現(xiàn)狀感到很是尷尬和委屈。
蔡德龍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留學日本,師從于“硅肥之父”小林均,90年代初期,學成歸國,一直致力于硅肥研究及推廣工作。蔡德龍介紹,目前國內耕地均有不同程度的缺硅現(xiàn)象,在國內4.5億畝水稻田中,一半以上缺硅。有調查顯示,我國50%以上耕地缺硅。由于顧忌重金屬污染,硅肥產品在各省的登記被撤銷,硅肥的登記權限被農業(yè)部收回。目前國內硅肥生產廠家只能將硅肥歸入到土壤調理劑的范圍之內。硅肥產業(yè)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也尚未制定。
提起硅元素,人們往往只想到用作半導體材料的高純度的單晶硅,其實,硅元素的作用遠遠超出了以上人們的認識。它還是植物生長所需的第四大營養(yǎng)元素。硅肥對農作物增產有著近乎神奇的效果。
蔡德龍介紹,硅肥施用后,早期效果可能并非立竿見影,這是因為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氮、磷、鉀、硅等元素各司其職,其中氮元素使植物葉片濃綠,硅則使莖葉挺直,同時硅元素對氮、磷又有抑制作用。硅肥一旦施用,便可保持持久的肥效。但是,硅元素不易進入作物根部被植物吸收。與大多數(shù)作物肥料相同,硅肥的使用也有一定的“臨界值”,對土壤進行逐段分析后,得出“土壤類型不同,臨界值也不同”的推斷,進一步豐富與發(fā)展了 “硅肥理論”。向土壤中施用硅肥,使土壤中有效硅含量達到不同土壤類型的“臨界值”時,可使植物增產達29%-42%。
事實上,發(fā)達國家很早就用理論和實踐證明微量元素對作物高產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硅肥不僅能改良紅壤和鹽堿地,還能處理土壤重金屬污染,在水稻上施用硅肥對鎘的吸收有明顯抑制作用。”蔡德龍補充道。 (山西農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