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這肥料好但是,我昨年施在洋芋上沒得效果,就是不長個兒!”3月27,記者隨四川省南江縣土肥站技術員饒智勇一道,走進東榆鎮(zhèn)槐樹村,正碰到滿腹疑問的村民李銀全。
李銀全說,去年他買了一袋高效有機復合肥,聽說這肥料用來種洋芋很有效,于是,他專門給洋芋施這種肥。“那肥料確實不錯,苗子長得比哪家的都好。大拇指粗的洋芋稈,長得有半人高,青青的、壯壯的。”可沒想到,后來他挖洋芋時,沒有挖到一個有雞蛋大小的,全是小個兒。
“不是說這肥料好嗎?咋不長個兒呢?”
饒智勇說,這主要還是用肥不當。“具體地講,用肥還要看田地自身的肥力。”他說,像具有上等肥力的黃泥土,如果種植玉米,在施底肥時,每畝應用農(nóng)家肥1000-2000公斤、硫酸鋅肥1-2公斤、專用配方肥32公斤,氯化鉀6-7公斤。
“若采用單質(zhì)肥料,則每畝應該施農(nóng)家肥1000-2000公斤、硫酸鋅肥1-2公斤、尿素10公斤、過磷酸鈣19-20公斤、氯化鉀8-10公斤。”
“若是上等肥力的紫色土,用肥配方又不一樣了。”他說,復混肥配方就每畝用農(nóng)家肥1000-2000公斤,硫酸鋅肥1-2公斤,專用配方肥30公斤,氯化鉀5-6公斤。
“雖然只是細微的變化,但對莊稼的長勢可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饒智勇提示。
“我們原來種莊稼,只曉得施尿素。后來聽了技術員的講解才曉得,莊稼需要什么才補什么,收成才會好。”在場的科技示范戶曾正平講起了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
他說,去年他種了4畝地的雜交玉米,在技術員的指導下,根據(jù)施肥建議卡施肥,不僅節(jié)約了肥料投入,還增加了產(chǎn)量。“過去一畝玉米追肥需要尿素40公斤、磷肥50公斤左右,現(xiàn)在尿素每畝減少10公斤,鈣鎂磷肥減少了30公斤,而每畝的產(chǎn)量卻還提高了45公斤左右。”曾正平說,算下來每畝地節(jié)支增收至少有80元。
因地制宜,配方施肥很重要,饒智勇一再強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