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理財周報發(fā)布《3000中國家族財富榜》,在農林牧副漁榜單中,邵根伙家族以83.07億元的財富位居榜首。這距邵根伙之妻因涉“盜種”在美被捕也僅過了兩周多時間。
7月初,外媒曝出邵根伙之妻莫云因其被美國愛荷華州首府得梅因聯邦法院起訴,涉嫌共謀從美國種子公司竊取種子商業(yè)機密。這使平靜許久的大北農重新回到媒體視野中,邵根伙雖一直“隱居”幕后,但仍成為關注的焦點。
外界的質疑在于,大北農及其董事長邵根伙是否與此相關。
滿城風雨的大北農“竊種”風波其實可以追溯到去年12月,據當時愛荷華的聯邦檢察院的起訴文件,大北農在美國的控股子公司nowernorthamericaco.,inc.和dabeinongnorthamerica,inc兩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莫海龍,以及大北農旗下子公司北京金色農華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金色農華”)法定代表人李紹明就涉嫌從美國竊取雜交玉米種子而被拘留,莫海龍是莫云的弟弟。
發(fā)展種子業(yè)務 邵根伙著急了?
“偷種子”這一個看似天方夜譚的故事正在中國種子圈中上演著。
究竟是什么種子,能讓億萬富豪的妻子、小舅子甘冒如此風險走上行竊之路?根據從事玉米育種研究的人士介紹,莫云等人被指控盜竊的自交系是由單株玉米連續(xù)自交多代培育而成的重要基礎材料,是選育良種的必要條件,美國擁有多數品種優(yōu)良的玉米種子,中國因為時間等原因目前還難以達到。
一種自交系需要耗費五到八年的科研時間,成本可達3000萬到4000萬美元,這一數值相當于大北農一年科研支出的七成。
目前,除飼料外,種業(yè)是大北農的第二大業(yè)務,以水稻種子、玉米種子為主產品。大北農水稻種子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二。熟知大北農發(fā)展的業(yè)內人士說,大北農董事長邵根伙一直想在玉米育種方面有所建樹,他為此邀請了最好的研發(fā)總監(jiān)、投入了新的銷售人才。然而,邵根伙似乎還是著急了點。
7月8日,大北農迫于外界壓力,發(fā)布公告稱,莫云現在已經不是大北農集團工作人員,玉米種業(yè)在大北農占比很小。公告雖撇清了莫云與現在的大北農之間的關系,但邵根伙和他一手創(chuàng)建的大北農近20年的風雨歷程也再次走入了人們的視野。
第一眼看到邵根伙,很難讓人把眼前的這個人和個人資產上億元、企業(yè)年銷售收入十幾個億的大北農集團總裁聯系在一起。清瘦的臉龐上,一雙深隧而又時時瞇起的眼睛讓人感覺他的思緒總是在一個別人很難進入的精神世界中遨游,穿著一件淺格子襯衫,說話快而帶著明顯的南方口音,這完全就是在大學校園里斜挎書包,每天騎著自行車去給學生們講課的年輕老師的形象。
當你翻閱過這位大北農的創(chuàng)始人的經歷時,你會發(fā)現他屬于思維活躍的那類人,對人、對事都有自己的一套異常清晰的想法,他始終深刻地觀察、仔細地鑒別、反復地權衡者人生與事業(yè)的平衡點與落腳點。
父親早逝的邵根伙從小耳聞目染了母親怎樣把自家產的菜、蛋挑到集上,換回幾個錢給他買回上學用的筆和本。邵根伙的家族稱得上是書香門第,從他外婆那輩算起,全家出了100多個大學生,邵根伙天資聰明、記憶超群,1982年,邵根伙從浙江金華農村考上了浙江農業(yè)大學畜牧專業(yè)。1986年他大學畢業(yè)的時候,正是社會上宣揚“知識貶值、造原子彈不如賣雞蛋”最嚴重的時候,他周圍的很多同學或選擇進入企業(yè),或下海經商、趕潮出國,但邵根伙卻選擇考取中國農業(yè)大學楊勝教授的研究生。由于成績優(yōu)秀,他是楊教授門下少有的幾個免于復試的研究生,在他考取了中國農大后的第二年,邵根伙又提前攻讀博士。在楊教授的指導下,邵根伙翻譯了大量英文專業(yè)文獻,這讓他的專業(yè)外語水平很快提高。平常邵根伙到楊先生家閑坐,老先生總是先給他很多專業(yè)資料,鼓勵他不管做什么事情“自我要求必須是一流,要求不到就是二流。”
邵根伙坦言,雖然他能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研究生又提前攻讀博士學位,但是他對枯燥的讀書搞科研并沒有興趣,上學時他也不是老師眼里的好學生。
上大學時,他帶著同學倒賣過蜂蜜,小試身手的嘗試過經商。讀研究生時,他的專業(yè)是動物營養(yǎng)學,但是他看到顯微鏡就覺得頭疼。平時他給老師們的印象是自由散漫,還有些不誤正業(yè)。
在攻讀博士期間,楊教授有時讓邵根伙到學校附近的養(yǎng)殖場做一些研究課題。他立刻發(fā)現了自己的興趣所在——實用研究。那一陣,邵根伙每天都會從學校去四季青鄉(xiāng)的養(yǎng)豬場,一邊做項目一邊給豬場做技術服務。既滿足了自己的興趣,還能掙點兒外快。隨著時間的推移,請他當顧問的豬場、飼料場越來越多,邵根伙也從讀碩士時需要家里寄錢供他讀書,到讀博士后開始給家里的老母親寄去一筆筆錢。
在邵根伙順利完成博士學業(yè)、成為中國第一個豬營養(yǎng)博士后,他又做出了與大多數人不同的選擇。當時搞科研、做教授又重新成為社會上受到追捧的職業(yè),邵根伙的同學都希望畢業(yè)后能夠留校任教,但邵根伙并不想去擠留校的獨木橋,他選擇了到遠在郊區(qū)的北京農學院去當老師。
到北京農學院任教沒有多長時間,邵根伙對企業(yè)的興趣又一次顯露了出來。
他主動要求承包了學校里的牧場,把老家的侄子接來幫他守攤。牧場里窮的連一部電話都沒有,侄子每一次打電話找他,都要走一兩里路到和邵根伙一個教研室的陳老師家里去打。邵根伙又要教書,又要管理承包的牧場,時間上常常發(fā)生沖突。其他老師免不了經常幫他代課。沒過多久,邵根伙“不務正業(yè)”的名聲傳遍了農學院。
在承包學校牧場一年多的時間里,邵根伙也掙到了一萬多塊錢,于是,他決定扔掉鐵飯碗,創(chuàng)辦自己的公司,這一次,他的選擇又讓無數人跌碎眼鏡。
艱難創(chuàng)業(yè) 多次的成功選擇
1993年12月,邵根伙和陳老師兩個人拿著兩萬元錢,在海淀區(qū)萬泉莊的村里租了兩間房,他們的公司就算成立了。兩人到工商局注冊時,本想給公司起名“北農”,可人家說這個名稱已經有人注冊了,邵根伙想了想說,我們要做大事業(yè),就叫“大北農”吧。
浙江歷來才子匯聚、人才輩出,但邵根伙極力否認自己的“文才”,他說自己文學水平低,文章都寫不好。但他從考上大學到創(chuàng)辦大北農這一路走來,邵根伙每次的選擇都讓人難以理解,但每次他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所打拼出的成就后來都被人津津樂道。
邵根伙深知,只有在市場空缺的情況下,才會有機會,他的每一個人生與事業(yè)的選擇,都充分考慮了這一點——在適當的時候,以一種方式走上舞臺,迅速抓住人們的視線。這就可以解釋了他為何選擇了學農,并成0000了中國第一個養(yǎng)豬博士;他為何以中國農大的高才生的身份去偏遠的北京農學院教書;他為何又砸碎農學院的鐵飯碗決定下海經商。
1996年,當大北農公司的技術服務事業(yè)蒸蒸日上時,邵根伙卻決定轉制,由開始以與別人合作轉向收購、租賃、托管、控股國有企業(yè)和集體企業(yè),這使大北農公司的企業(yè)規(guī)模迅速擴大。
1998年,當自建、托管的企業(yè)都取得了不凡的業(yè)績時,他卻在實踐中敏銳的感覺到:搞生產型企業(yè)不是自己的特長,他又提出企業(yè)轉型,在全國建立知識型農業(yè)服務推廣網絡;2002年1月,大北農公司在北京建立自己的育種基地,邵根伙又完成了大北農公司從單純的飼料科技企業(yè)向農業(yè)科技企業(yè)的轉型。他的每一個決定在當時似乎都是匪夷所思的,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的發(fā)展及其事業(yè)上的成功卻被證明是具有遠見的。
大北農成立之時,國內的飼料熱已經進入尾聲,但是邵根伙養(yǎng)豬博士的背景讓他抓住了飼料熱的尾巴,邵根伙迅速定位自己的公司,將其放在產業(yè)鏈的上游,通過技術強化產品優(yōu)勢,通過市場固化品牌優(yōu)勢。這樣,他就將“尾巴”做成了“牛頭”,時至今日,“預混料”依然是大北農的基礎產業(yè),是邵根伙和他的公司不斷擴大與發(fā)展的基礎。飼料業(yè)務取得了成功,邵根伙又將眼光放在種子業(yè)務上,從2007年開始,全資子公司北京金色農華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水稻種子的銷售收入位列全國種業(yè)企業(yè)第二位。
當初邵根伙和他的伙伴手拿兩萬元、租下兩間房創(chuàng)立的公司,到現在已經發(fā)展成為資產上億元,擁有近5000名員工、40多家生產企業(yè)、分公司和1000多個縣級科普服務站的農業(yè)高科技企業(yè)集團、國家重點龍頭企業(yè),但邵根伙說,他的目標遠遠不止于此。當他在稿紙上用圖示嚴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時,透過質樸與隨和的表情,你會感到從他身上散發(fā)出的隱隱的張力。
曾經有記者問邵根伙做企業(yè)“最喜歡的格言”是什么,他說:“大北農公司的新員工上班前先要討論‘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句話對不對,很多員工開始都說,邵博士你這個觀點太唯心,但是往往討論的結果都會認為這句話是對的。我認為沒有遠大的目標就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yè)。”也許,人們可以從中探尋出目前大北農因“竊種事件”遭遇困局的端倪。
在莫云因涉嫌偷玉米種子而被捕的消息傳出后,大北農股價當即停牌,這說明此事對大北農負面影響較大,至少在國人及國際公眾形象中,減分不少。
作為大北農一直強調的與飼料業(yè)并重的種業(yè),“竊種事件”的風波也暴露出大北農在種業(yè)研發(fā)方面的困局,同時也從側面證明了材料創(chuàng)制的艱難性和材料對于育種的重要性。企業(yè)為了快出品種只能采取各種方式收集育種材料,而在無法通過合作及其他正當手段獲取最佳種子優(yōu)勢時,便選擇了其他方式來達到目的。
也許,這次“盜種”風波是在農業(yè)領域摸爬滾打近20年的邵根伙面臨的又一次低谷和挫折。
在過去的時間里,他每一次的決定都在后來被證明了道路的正確性和眼光的獨具遠見,這一次,人們都在注視著,站在岔路口的邵根伙又將做出怎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