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遭受污染的途徑非常多,既有工業(yè)領域中的污水排放,也有農業(yè)種植中的農藥、化肥的滲透,以及大氣中的一些重金屬的成效和堆積。在一些工礦企業(yè)周邊,土壤的污染最為嚴重。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壤的污染程度會因重金屬的積累而不斷加劇。本文對污染土壤的修復技術選擇進行了概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土壤污染;修復;重金屬;農藥
前言:隨著工業(yè)生產領域的發(fā)展,鉛,汞,骨等重金屬的排放也會不斷增加。另外在工業(yè)領域中的一些粉塵,廢水,廢渣。農業(yè)中的農藥,化肥都流入到土壤中。使土壤的組成成分發(fā)生了改變。這些有毒物質及重金屬在不同情況下進行慢慢積累,最終形成對環(huán)境的嚴重污染。有的重金屬還容易在農作物中進行富集吸收,然后再通過食物的產業(yè)鏈來危及人民的健康以及環(huán)境。根據國土資源部的分析統(tǒng)計來看,我國至少有10%的耕地面積,已經受到了較為嚴重的污染。每年農作物因土壤污染而減產至少1000萬噸。另外,因為受到污染而不能食用的糧食也達到了1200萬噸,給整個社會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可達200億元
1當前土壤污染成因及危害分析
1.1利用重金屬污水進行農業(yè)灌溉
城市的污水含有較多的重金屬成分。而城市污水成為當前近郊農業(yè)進行灌溉的主要來源。利用污水進行灌溉,使得土壤中的各類重金屬含量不斷增加。另外,隨著現(xiàn)代有色金屬以及工業(yè)園區(qū)的發(fā)展,對應的工業(yè)廢水排放下游的土壤重金屬含量不斷提升,使得土壤污染的范圍進一步增大。
1.2大氣中各類重金屬的沉降
人們在日常的生活和生產中會產生較多的粉塵,廢氣。而這些粉塵,廢氣在融入到空氣環(huán)境是之后。通過降雨過程使得重金屬形成了自然沉降而進入到土壤中,從而導致土壤的重金屬污染。對公路以及公園區(qū)進行沙塵樣品的取樣分析后發(fā)現(xiàn),除了少數的重金屬含量低于背景值之外,多數的重金屬元素含量都超出了土壤正常的金屬含量。這就表明,我國的多數區(qū)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污染,在重金屬的大氣沉降檢測方面,國外也有著較為準確的數據分析。
1.3農業(yè)施肥帶來的土壤污染
在當前的農作物種植中,普遍使用有機肥、污泥或者是垃圾堆肥進行農作物營養(yǎng)的供給。而在污泥以及垃圾堆肥中,必定含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屬。另外,在有機肥中也存在對土壤污染的一些物質。研究表明,通過對土壤施加磷肥,其土壤中的Cd含量會從基本的0.13毫克/千克上升到0.32毫克/千克。
1.4重金屬廢棄物在土壤環(huán)境中堆積
重金屬的分布比較廣。在一些廢棄物中,經過長期的風吹雨淋,廢棄物中的重金屬就會發(fā)生位置移動,向其所在區(qū)域的水體土壤擴散。這種堆積污染常見于工業(yè)級礦業(yè)區(qū)域內。
2污染土壤的物理技術修復
2.1對土壤成分進行更換
對于土壤中已經形成污染的部分進行土壤品質的替代,是一種對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復技術。能夠通過改變土壤的成分來實現(xiàn)其利用的條件。在實施上,首先是通過沒有污染的土壤與形成污染的土壤進行多次的餐盒覆蓋,降低土壤中的金屬含量,提升土壤的安全性。另外就是對污染的土壤進行傳布更換。對重金屬污染的區(qū)域表層的土壤進行徹底的更換,把出現(xiàn)污染的土壤買到地帶的深處,降低重金屬對土壤的影響。最后就是通過深耕形式進行污染土壤的修復,這種技術存在修復上的難度,還會帶來二次污染。
2.2通過熱解析法對污染土壤進行修復
這與物理修復技術主要是針對化工,醫(yī)藥以及石油等舊址進行的土壤改良。他借助特殊的設備對污染區(qū)域的土壤進行蒸汽和紅外輻射的熱解析。讓被污染的土壤通過加熱升溫,使一些汞,鉀等重金屬得到揮發(fā),然后再對土壤進行回收利用。
2.3通過冰凍法進行污染土壤的修復
冰凍法主要是借助特殊的冷凍劑對受污染的土壤進行冷凍封鎖。通過這種方式來使土壤中的汞等重金屬有效的擴散。但實際上,這種物理修復技術對污染程度的降低非常小,且可行性不強。
3污染土壤的化學技術修復
3.1對土壤進行淋洗修復
當土壤出現(xiàn)大面積的重金屬污染時??梢岳猛寥懒芟磳ζ溥M行修復。首先,把受污染的土壤,按照一定的物理方式進行基礎處理,然后將淋洗液撒入到污染的土壤中,使土壤與液體進行充分混合。淋洗液中的化學物質與重金屬發(fā)生一定的化學反應,最終生成沒有污染危害的鹽類物質。然后再對土壤進行水稀釋實現(xiàn)土壤的修復目的。利用淋洗液進行重金屬土壤污染的修復。首先,要必須對污染土壤的重金屬類型以及含量進行檢測,因為不同的重金屬污染物需要的淋洗液是不一樣的。同時,如果淋洗液的噴灑過量會導致土壤的二次污染,無法對土壤進行有效的修復。所以利用這種技術進行污染土壤的修復,需要嚴格的進行土壤成分的分析和鑒定。并根據土壤的重金屬含量以及活性進行淋洗液的用量以及性質確定,確保通過化學反應使得土壤得到完全的修復。
3.2對重金屬污染區(qū)域進行電動土壤修復
這項技術的實施主要是借助沒有污染的金屬鹽類與土壤中的有害物質進行化學置換而降低其污染程度。依據的主要化學原理就是原電池反應。當土壤中的金屬物質與電極電解質進行接觸時,會因為產生電池反應而使得比較活潑的一些無公害金屬失去了其電子成分而被氧化。另外的有害金屬責備電子吸附到電極電解的表面,形成游離態(tài)的單質,從而達到了降低土壤污染的目的。這項技術的實施對于重金屬污染的區(qū)域凈化有著較強的可操作性,且成本低,效果理想。但在這種技術的實施中,要求土壤應該具有較強的濕度或者是呈溶液狀態(tài)。同時不適用于北方的干旱重金屬污染區(qū)域,只是對于江南水鄉(xiāng)一些小面積的金屬污染區(qū)域,能夠起到凈化修復的作用。
3.3玻璃化污染土壤的修復技術
玻璃化修復技術主要是將被污染的土壤進行1300度左右的高溫加熱,使土壤中的有毒有機物得到充分的分解和有效的揮發(fā)。冷卻后的重金屬有害物質在玻璃熔體內進行殘留,使得重金屬無法得到有效的移動,從而降低了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玻璃化法進行土壤的修復具有非常持久的效果,高效并且穩(wěn)定。但是當前基于玻璃化進行土壤的修復缺乏較高的高溫技術,并且存在較大的能耗。修復技術需要較高的經濟成本。所以,這項技術的實施必須是針對較小面積的重金屬污染區(qū)域進行修復。
4生態(tài)性污染土壤的修復
4.1調節(jié)水分含量及PH值進行土壤修復
這項技術主要是考慮到土壤成分中的有毒重金屬離子能夠與土壤溶液中的酸根發(fā)生一定的化學反應而形成無毒害的沉淀物,從而通過對金屬污染的土壤實施灌溉,而確保土壤中的沉淀物質得到溶解。
在土壤酸堿度的調節(jié)上,可以使得金屬與酸根發(fā)生化學變化的環(huán)境受到破壞,從而抑制污染土壤中有毒物質對農作物的影響。
4.2對農業(yè)種植中的化肥農藥使用進行控制
現(xiàn)代化的農業(yè)生產中,主要是靠機械進行作業(yè)。而機械運作中所用的柴油,汽油的跑冒滴漏就會對土壤形成一定的污染。同時,在農業(yè)施肥中,化肥以及農藥的噴灑也會對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日常的農業(yè)作業(yè)中需要及時的對設備進行維修,確保設備能夠正常的運轉,不會出現(xiàn)油綠的跑冒滴漏。另外,在農藥和化肥的實施中,要嚴格按照農業(yè)相關的技術要求進行,合理控制肥料以及農藥的用量,并結合農作物的生長規(guī)律進行其化肥的施肥,確保農業(yè)種植不會給土壤的重金屬含量帶來影響,實現(xiàn)土壤的有效修復。
4.3通過調整農作物種植來改善土壤的污染程度
根據不同土壤的污染程度,可與對其適應性的農作物進行種植規(guī)劃。對一些金屬污染較為嚴重的土壤區(qū)域,可以選擇一些非食用的植物進行栽植。比如觀賞類植物或者是花草,使有害物質通過此類植物得到有效的轉移,從而實現(xiàn)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有效修復。
5污染土壤修復的具體技術選擇
對受污染的土壤進行修復師齊聚體修復技術的選擇,要結合其污染的成因,以及當地的基本情況,最終確定土壤治理的基本目標。在修復前要對土壤以及地下水等進行全面的檢驗調查,對土壤中各種重金屬以及有毒物質的成分含量進行確定。當土壤的基本情況和水環(huán)境得到了解之后,再通過分級制定技術實施的途徑來根據土壤不同的污染程度進行期修復技術的選擇。在土壤污染程度的分類上,主要分為重度,中度和輕度三個污染級別。他們對應著不同的修復目標。
5.1不同污染土壤的修復目的
重度污染的土壤修復技術是以重度污染的土壤為研究對象,其目的就是有效的降低重金屬的。,恢復植被的種植可行性,確保植物覆蓋率在80%以上,能夠呈現(xiàn)較為良好的生態(tài)效果。對于中度污染的土壤,其目的就是使植物能夠呈現(xiàn)更好的生長態(tài)勢,具備能源,觀賞以及經濟多方面的價值,實現(xiàn)地區(qū)土壤維護的綜合經濟效益。而輕度污染的土壤,其修復的最終目的就是能夠讓土壤變成糧食性作物的種植區(qū)域,并且使所種植的糧食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提升本地的農業(yè)生產經濟效益
5.2具體修復技術選擇
當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壤在修復目標明確的時候,就可以進行修復技術的選擇,同時針對修復技術進行可行性方案的制定。在修復性技術的選擇以及方案制定上要注重區(qū)域化,不同級別,不同階段的修復,確保污染土壤得到有效的修復效果。所謂的分區(qū)修復,是指根據空間規(guī)劃進行針對性的土壤修復。而分類修復是根據土壤中的不同金屬成分進行針對性的修復。分級修復則是按照土壤受污染的程度進行逐級的修復。分段修復是按照土壤的光譜技術進行難以程度的修復分類,以物理,生物化學多項技術的有機結合來實現(xiàn)土壤成分的改良,達到理想的修復目的。
5.3修復技術的實施
土壤的修復可以分為調理減弱,恢復增效幾個階段。首先,對受污染的區(qū)域進行其污染成分的調理,主要借助物理與化學方式進行土地的基礎改良。其次,通過物理與生物修復對受污染的區(qū)域進行有毒物質含量的減弱,為后期土壤修復創(chuàng)造基礎。再次就是對受污染的區(qū)域進行修復。在前兩個階段基礎上,對污染的環(huán)境進行優(yōu)化,使得各項金屬的毒性能夠得到有效抑制,并通過植物修復技術來使植被的覆蓋率得到提升。最后就是在綜合進行土壤修復的基礎上實現(xiàn)增效。其增效的目的就是能夠使土壤的改良,在經濟,生態(tài)以及社會方面起到較好的收益。
6基于污染土壤的修復思考
對污染的土壤進行修復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需要政府與當地的科研人員、農民進行全力的支持和配合,能夠使污染土壤的修復得到長效性的改善。
6.1污染土壤的修復要堅持以人為本
對受到污染的土壤進行修復,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術實施,更要注重去修復的綜合效果。在污染土壤的修復中要對糧食種植安全進行有效的保障。同時,能夠從生態(tài)文明建設角度對污染的土壤進行修復。將土壤的修復與農田的增效進行結合。污染土壤的修復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使土地能夠增效。通過對修復過程的開展,可以適當的調整農業(yè)的產業(yè)結構,實現(xiàn)經濟的綜合發(fā)展。讓土地修復進行技術市場和政府群眾的多方結合,以政府的統(tǒng)籌管理來確保農民進行土壤修復的具體實施。同時通過技術引導和市場規(guī)范,使污染土壤的修復工作能夠得到順利的開展,為社會環(huán)境塑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6.2堅持污染土壤修復的綠色可行性
在污染土壤的修復中,要考慮對環(huán)境以及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從環(huán)境效益角度來說,污染土壤的修復不能只是單純的污染土地的修復,還要從生態(tài)角度進行考慮對污染區(qū)域進行的植物種植,不能影響本地的生態(tài)平衡。在修復工作中要進行全面的之前實驗和安全可行性的分析。從經濟效益角度來說,土壤修復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提升經濟效益。如果土壤的修復沒有經濟可行性和經濟效益,那么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在進行修復性植物種植時,可以種植一些花卉苗木以及卷草類能夠盈利的植物,確保土壤修復中能夠有可靠的經濟效益。從社會效益來說,對污染土壤的修復最容易讓農民擔憂,他們會認為,土壤的修復會給他們帶來一定的種植損失。所以在土壤修復的開展中,要結合勞務增效,賠償補償的形式,讓農民吃上放心飯,確保修復工作的順利實施。對土壤污染進行修復不是一向朝夕就能完成的工作,要從保障食品安全,保障環(huán)境安全角度進行全面的實施規(guī)劃。
7結語:
總而言之,在工業(yè)化進程不斷加快的過程中,環(huán)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并且受到了較強的社會關注。由于工業(yè)領域農業(yè)生產中重金屬對土壤形成了一定的污染,所以必須對土壤進行及時的修復。在污染土壤的修復技術選擇上,需要明確土壤的種類以及區(qū)域面積,污染程度,合理的進行物理,化學,生物等不同污染土壤處理技術的選擇。并結合其實施效果和經濟可行性,對污染土壤的修復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不斷的推出新型的污染處理技術,確保土壤修復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