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縮病,年年防年年發(fā),藥沒少用,勁沒少費,但還是沒有取得較好的效果,究竟是啥原因?大量的調查發(fā)現,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在用藥時機、時間和藥品選擇等方面存在誤區(qū)。
發(fā)生與危害
玉米粗縮病是一種由灰飛虱、薊馬、跳甲、蚜蟲等傳毒昆蟲傳播引起的病毒病,近年來有加重為害的趨勢,一般可造成20%-30%的減產,嚴重的高達60%以上,甚至絕收。
粗縮病毒在冬小麥及其他雜草寄主越冬,也可在傳毒昆蟲體內越冬。第二年玉米出土后,借傳毒昆蟲將病毒傳染到玉米苗或高粱、谷子、雜草上,輾轉傳播為害。玉米5葉期以前易感病,10葉期以后抗性增強,即便受侵染發(fā)病也輕。玉米出苗至5葉期如果與傳毒昆蟲遷飛高峰相遇,發(fā)病嚴重,所以玉米播期和發(fā)病輕重關系密切。如苗期正遇上第一代灰飛虱成蟲盛期,發(fā)病嚴重;田間管理粗放,雜草多,灰飛虱多,發(fā)病重。
癥狀診斷
玉米整個生育期都可感染發(fā)病,以苗期受害最重。在玉米5-6片葉即可顯癥,心葉不易抽出且變小,可作為早期診斷的依據。開始在心葉基部及中脈兩側產生透明的油浸狀褪綠虛線條點,逐漸擴及整個葉片。病株葉片寬短僵直,葉色濃綠,節(jié)間粗短,頂葉簇生狀如君子蘭。葉背、葉鞘及苞葉的葉脈上具有粗細不一的蠟白色條狀突起,有明顯的粗糙感。至9-10葉期,病株矮化現象更為明顯,上部節(jié)間短縮粗腫,頂部葉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數不能抽穗結實,個別雄穗雖能抽出,但分枝極少,沒有花粉,果穗畸形,花絲極少,植株嚴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嚴重時不能結實。
走出誤區(qū)
防病時機 玉米特別是夏播玉米出苗后,正值小麥收割完畢,這時大量的傳毒昆蟲便會把剛出苗的玉米作為集中取食對象,因此,玉米一出苗或兩葉一心期就應該及時對幼苗進行噴霧防治,間隔10天左右再噴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很多人對此規(guī)律認識不夠,用藥時機偏晚,甚至是發(fā)現有了粗縮癥狀才開始用藥,延誤了最佳防治時機。
噴藥時間 灰飛虱、薊馬、跳甲等傳毒昆蟲喜飛善跳,白天多潛藏在土縫中,傍晚出來取食為害。在噴藥時間的安排上,一般應掌握在下午四五點鐘或傍晚。有些人無視這些害蟲的生活習性和活動規(guī)律,想當然地選擇上午噴藥或打工下班后的午休間隙噴藥,不能有效殺滅害蟲,影響了藥效的發(fā)揮。
藥品選擇 一般應選菊酯類農藥和有機磷農藥的復配制劑,或具有特殊功效的其他復配制劑,如:殺蟲18秒、蚜虱螨凈等。有些人選用純菊酯類農藥,雖然具備觸殺和胃毒作用,但缺少內吸作用,以致出現了上述用藥不少效果不好的現象。為了更好地確保防除效果,在正確選擇殺蟲劑的基礎上,適當添加一些對玉米粗縮病具有預防和恢復功能的植物疫苗、玉米粗縮凈等,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