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三大主糧的凈進口(進口數大于出口數)已常態(tài)化,過去三年中,玉米、小麥和大米的進口量都在翻倍增長。根據有關部門的數據,中國的玉米進口在2012年達到520.7萬噸,小麥進口達368.9萬噸,大米則達到231.6萬噸。此前的兩年,中國玉米的進口分別為157和175萬噸。但在這些糧食國內外供應結構發(fā)生轉變的背后,是中國官方95%的糧食自給率紅線。
1996年10月,中國國務院發(fā)布了《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白皮書。文件明確提出,立足國內資源,實現糧食基本自給,是中國解決糧食供需問題的基本方針。中國將努力促進國內糧食增產,在正常情況下,糧食自給率不低于95%,凈進口量不超過國內消費量的5%。此后的17年當中,中國的糧食總綱一直未變。但據中國海關的統(tǒng)計,2012年,中國糧食進口總量達7236萬噸,相當于該年度中國全年產量的12.2%。到2012年底,糧食自給率已跌破90%。此外,由于中國將大豆納入糧食統(tǒng)計口徑,糧食自給率被進一步拉低,這意味著,實際上中國糧食自給率可能要低得多。而有官員此前公開表示,廣義的糧食進口依存度目前已超1/3,且將很快接近或超過一半。
長期以來,中國行進在“靠自己養(yǎng)活自己”的口號當中,如今已成為全球第一糧食進口大國。其實,在全球糧食市場化的背景下,世界上許多國家無法依靠自己實現“手中有糧”,但卻能夠“心中不慌”。根據經濟學人智庫發(fā)布的2013世界糧食安全指數報告,西方國家占領了全球糧食安全系數排行榜第一梯隊,中國則位列第42位,大大領先于中國的,就包括糧食嚴重依賴進口的日本(18位)和韓國(24位)。如今,中國的雙腳已不可避免地踏上了海外糧食進口的疆土,但是在有關經驗上卻猶如初來乍到的新手。
在耕地不斷被消耗、糧食生產成本逐漸增加的情況下,糧食單純依賴國產日益變得成本高昂且不現實。如何優(yōu)化國內資源、借助海外資源,在食安全方面增加更多的政策靈活性,或許超越了標榜95%這一數字紅線本身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