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栽培歷史
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類。大豆起源于中國,中國學者大多認為原產地是云貴高原一帶。也有很多植物學家認為是由原產中國的烏蘇里大豆衍生而來。現(xiàn)種植的栽培大豆是從野生大豆通過長期定向選擇、改良馴化而成的。
中國自古栽培,至今已有5000年的種植史,全中國普遍種植,在東北、華北、陜、川及長江下游地區(qū)均有出產,以長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較多,以東北大豆質量最優(yōu)。于1804年引入美國;20世紀中葉,在美國南部及中西部成為重要作物。世界各國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間接由中國傳播出去的。由于它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被稱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綠色的牛乳”等,是數(shù)百種天然食物中最受營養(yǎng)學家推崇的食物。
大豆的生長習性
大豆性喜暖,種子在10-12℃開始發(fā)芽,以15-20℃最適,生長適溫20-25℃,開花結莢期適溫20-28℃,低溫下結莢延遲,低于14℃不能開花,溫度過高植株則提前結束生長。種子發(fā)芽要求較多水份,開花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在70%-80%,否則花蕾脫落率增加。大豆在開花前吸肥量不到總量的15%,而開花結莢期占總吸肥量的80%以上。
大豆需肥量
大豆是需肥較多的作物。據(jù)研究,每生產100千克大豆種子,需吸收純氮6.5千克、有效磷1.5千克、有效鉀3.2千克,三者比例大致為4:1:2,比水稻、小麥、玉米等需肥量都大。大豆一生中依靠自身根瘤菌獲取氮素量占大豆需氮總量的50%~60%。因此,大豆生產除施用磷、鉀外,還必須施用一定數(shù)量的氮肥,才能滿足其正常生長發(fā)育的需求。大豆不同生育階段需肥量是有差異的。開花至鼓粒期是大豆吸收養(yǎng)分最多的時期,開花前和鼓粒后吸收養(yǎng)分較少。由于大豆是通過吸收土壤、肥料中所含的氮素和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來滿足需要的,所以在施用化學氮肥時要注意處理好兩者的關系,若化肥氮施用量過多時,根瘤數(shù)減少,固氮率降低,會增加大豆生產成本。一般認為,在缺氮的地方,早期施氮可促進幼苗迅速生長。大豆幼苗期是需氮關建時期,播種時施用少量的氮肥能促進幼苗的生長。磷具有促進大豆根瘤發(fā)育的作用,能達到“以磷增氮“效果,在大豆生育初期磷的功能主要是促進根系生長,在開花前磷可以促進莖葉分枝等營養(yǎng)體的生長。開花時磷供應充足,可縮短生殖器官的形成過程;若磷供應不足,則會使落花落莢率顯著增加。鉀能促進大豆幼苗生長,使莖稈堅強抗倒伏。
施用龐大菌肥大豆與對照實驗
我們采用優(yōu)良大豆品種做了施用龐大菌肥和不施用的做對照實驗,如下:
- 實驗施肥:復合肥1袋+龐大菌肥40kg;
- 對照施肥:復合肥1袋。
從對照實驗中可以看出,大豆的根系、莖稈、豆莢、分枝數(shù)都有很大的區(qū)別,具體施用40kg龐大菌肥的根系發(fā)達,莖稈粗壯,豆莢數(shù)量較多,且授粉良好,每個豆莢都有大豆,大豆的分枝數(shù)也有明顯不同。
從上圖可以看出,單株的大豆產量有明顯的不同,插一大截呢,我們來稱量下,看下具體重量。
使用龐大菌肥的大豆單株產量147g,對照的產量為69g。我們再看下20粒大豆的重量是多少呢?
施用龐大菌肥的20粒大豆的重量為6.26g,而對照實驗僅為4.73g。
從之前的圖中我們不難看出,施用龐大菌肥和對照是有明顯差異的。使用龐大菌肥的大豆根系長達50cm,對于養(yǎng)分和水分的吸收是很好的幫助的。
綜上所示, 龐大菌肥可改良大豆田的土壤理化性狀, 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含量, 促進大豆根系發(fā)育, 提高產量和品質, 是安全高效施肥重要的肥料來源。我國現(xiàn)代化農業(yè)發(fā)展趨勢是可持續(xù)發(fā)展農業(yè),微生物菌肥料的開發(fā)與利用將成為肥料行業(yè)發(fā)展的熱點。大豆施用龐大菌肥也是發(fā)展大豆產業(yè)走向綠色、有機種植的必須條件之一。最后用一句詩結束:中秋皓月照九州,龐大農戶慶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