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我與絲瓜合個影!”
碳氫科學1200問之016組:從碳氫黃瓜絲瓜到碳氫南瓜冬瓜
蔬菜家族
蔬菜分為葉菜、根菜、果菜、莖菜、花菜等五大類十二小類。經常食用的有:
(一)葉菜:01.普通葉菜:菠菜、小白菜、芥菜、莧菜等。
02.結球葉菜:球甘藍、大白菜、球萵苣、包心菜等。
03.辛番葉菜:大蔥、韭菜、芫荽、茴香等。
04.鱗莖葉菜:大蒜、洋蔥、百合等。
(二)根菜:05.肉質根菜:蘿卜類、根芥菜、根甘藍、根甜菜等。
06.塊質根菜:薯類、葛類等。
(三)果菜:07.茄果類:番茄、茄子、辣椒、秋葵等。
08.莢果類:豇豆、菜豆、刀豆、眉豆等。
09.瓜果類:黃瓜、絲瓜、南瓜、冬瓜、西葫蘆、葫蘆等。
(四)莖菜:10.地下莖:蓮藕、生姜、荸薺、慈菇、芋頭等。
11.地上莖:芹菜、竹筍、萵筍、茭白、榨菜等。
(五)花菜:12.食用花:黃花菜、花菜、金針菜、青花菜等。
從今天起,我們將推出《碳氫科學1200問》蔬菜卷。本組介紹碳氫瓜果類蔬菜。
圖二:“我與黃瓜合個影!”
一、黃瓜:瓜果類蔬菜碳氫黃瓜的安全用法用量
(一)黃瓜簡史
黃瓜原名叫胡瓜,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中國的。胡瓜更名為黃瓜,始于后趙。后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國(今河北邢臺)登基做皇帝后,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xiàn)“胡”字,違者問斬不赦。
圖三:碳氫黃瓜不用疏花疏果,開多少花,就會結多少果
有一天,石勒在單于庭召見地方官員,當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著打了補丁的破衣服來見他時,很不滿意。他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隨口答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他剛說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等到召見后例行“御賜午膳”時,石勒又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后,滿意地笑了。從此,胡瓜正式更名為黃瓜。
清朝乾隆年間有一首黃瓜詩,當時頗為流行:菜盤佳品最燕京,二月嘗新豈定評。壓架綴籬偏有致,田家風景繪真情。
(二)形態(tài)特征
黃瓜葉柄稍粗糙,有糙硬毛,長10-16(-20)厘米;葉片寬卵狀心形,膜質,長、寬均7-20厘米,兩面甚粗糙,被糙硬毛,3-5個角或淺裂,裂片三角形,有齒,有時邊緣有緣毛,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彎缺半圓形,寬2-3厘米,深2-2.5厘米,有時基部向后靠合。
雌雄同株。雄花:常數朵在葉腋簇生;花梗纖細,長0.5-1.5厘米,被微柔毛;花萼筒狹鐘狀或近圓筒狀,長8-10毫米,密被白色的長柔毛,花萼裂片鉆形,開展,與花萼筒近等長;花冠黃白色,長約2厘米,花冠裂片長圓狀披針形,急尖;雄蕊3,花絲近無,花藥長3-4毫米,藥隔伸出,長約1毫米。雌花:單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壯,被柔毛,長1-2厘米;子房紡錘形,粗糙,有小刺狀突起。
果實長圓形或圓柱形,長10-30(-50)厘米,熟時黃綠色,表面粗糙,有具刺尖的瘤狀突起,極稀近于平滑。種子小,狹卵形,白色,無邊緣,兩端近急尖,長約5-10毫米?;ü谙募?。
(三)生長習性
01.溫度:黃瓜喜溫暖,不耐寒冷。生育適溫為10-32℃。一般白天25-32℃,夜間15-18℃生長最好;最適宜地溫為20-25℃,最低為15℃左右。最適宜的晝夜溫差10-15℃。黃瓜高溫35℃光合作用不良,45℃出現(xiàn)高溫障礙,低溫-2-0℃凍死,如果低溫煉苗可承受3℃的低溫。
02.光照:華北型品種對日照的長短要求不嚴格,已成為日照中性植物,其光飽和點為5.5萬勒克斯,光補償點為1500勒克斯,多數品種在8-11小時的短日照條件下,生長良好。
03.水分:黃瓜產量高,需水量大。適宜土壤濕度為60-90%,幼苗期水分不宜過多,土壤濕度60-70%,結果期必須供給充足的水分,土壤濕度80-90%。黃瓜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60-90%,空氣相對濕度過大很容易發(fā)病,造成減產。
04.土壤:黃瓜喜濕而不耐澇、喜肥而不耐肥,宜選擇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土壤。一般喜歡pH5.5-7.2之間的土壤,但以pH值為6.5最好。
(五)育苗蘸根
01.育苗:用5毫升碳氫核肥拌種5公斤播種至苗床或營養(yǎng)缽內。
(01)一葉期:幼苗第一片真葉長至5CM時。1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3天。
(01)三葉期:幼苗第三片真葉長至5CM時。2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1)五葉期:幼苗第五片真葉長至5CM時。3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2.蘸根:移栽大田或大棚時,用50毫升兌水50公斤蘸根可提高成活率,提前緩苗。
(六)安全用量
01.成棵期:移栽后長至開花。每次5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2.初果期:第一組幼果長至10CM長。每次1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3.中果期:第三組幼果長至10CM長。每次15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4.盛果期:第五組幼果長至10CM長。每次2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5.收獲期:前三組果實開始采摘。每次3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6.豐產期:前四組果實開始采摘。每次4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7.盛產期:前五組果實開始采摘。每次5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8.維護期:到果實全部采摘。每次6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7天。
如果從育苗開始使用碳氫核肥,結果期可以提前15天,盛果期可以延長30天以上。
二、絲瓜:瓜果類蔬菜碳氫絲瓜的安全用法用量
(一)絲瓜簡史
絲瓜原產印度,唐宋時傳入中國。
01.食用:《本草綱目》:“絲瓜,唐宋以前無聞,今南北皆有之,以為常蔬。嫩時去皮,可烹可曝,點茶充蔬。老則大如杵,筋絡纏紐如織成,經霜乃枯,滌釜器,故村人呼為洗鍋羅瓜。內有隔,子在隔中,狀如栝萎子,黑色而扁。其花苞及嫩葉卷須,皆可食也。”
食用絲瓜時應去皮,可涼拌、炒食、燒食、做湯食或榨汁用以食療。絲瓜洗凈切片經開水焯后,拌以香油、醬油、醋等可做成涼拌絲瓜。絲瓜烹制時因絲瓜水汁豐富應現(xiàn)切現(xiàn)做,以免營養(yǎng)流失;另外,少用油,可采取勾稀芡的方式烹調,以保留香嫩爽口的特點。
適合人群:絲瓜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月經不調者,身體疲乏、痰喘咳嗽、產后乳汁不通的婦女適宜多吃絲瓜。體虛內寒、腹瀉者不宜多食。
02.藥用:根(絲瓜根):甘,平?;钛ńj,消腫。用于鼻塞流涕。藤(絲瓜藤):甘,平。通經絡,止咳化痰。用于腰痛,咳嗽,鼻塞流涕,咳嗽。葉(絲瓜葉):苦、酸,涼。止血,化痰止咳,清熱解毒。用于頓咳,咳嗽,暑熱口渴,創(chuàng)傷出血,疥癬,天皰瘡,痱子。果實維管束(絲瓜絡):甘,平。清熱解毒,活血通絡,利尿消腫。用于筋骨痛,胸脅痛,經閉,乳汁不通,乳癰,水腫。果柄:用于小兒痘疹,咽喉腫痛。果皮:用于金瘡,疔瘡,臀瘡。種子(絲瓜子):微甘,平。清熱化痰,潤燥,驅蟲。用于咳嗽痰多,驅蟲,便秘。
03.文化:宋·陸游《絲瓜》:“絲瓜滌硯磨洗,余漬皆盡而不損硯。”
宋·杜北山《詠絲瓜》:“寂寥籬戶入泉聲,不見山容亦自清。數日雨晴秋草長,絲瓜沿上瓦墻生。”宋·趙梅隱《詠絲瓜》:“黃花褪束綠身長,白結絲包困曉霜;虛瘦得來成一捻,剛偎人面染脂香。”
諺語“人若衰,種瓠仔生菜瓜”:臺灣俗諺,形容人運氣不佳,諸事不順。
(二)形態(tài)特征
黃瓜為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作物。莖、枝伸長,有棱溝,被白色的糙硬毛。卷須細,不分歧,具白色柔毛。
葉柄稍粗糙,有糙硬毛,長10-16(-20)厘米;葉片寬卵狀心形,膜質,長、寬均7-20厘米,兩面甚粗糙,被糙硬毛,3-5個角或淺裂,裂片三角形,有齒,有時邊緣有緣毛,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彎缺半圓形,寬2-3厘米,深2-2.5厘米,有時基部向后靠合。
雌雄同株。雄花:常數朵在葉腋簇生;花梗纖細,長0.5-1.5厘米,被微柔毛;花萼筒狹鐘狀或近圓筒狀,長8-10毫米,密被白色的長柔毛,花萼裂片鉆形,開展,與花萼筒近等長;花冠黃白色,長約2厘米,花冠裂片長圓狀披針形,急尖;雄蕊3,花絲近無,花藥長3-4毫米,藥隔伸出,長約1毫米。雌花:單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壯,被柔毛,長1-2厘米;子房紡錘形,粗糙,有小刺狀突起。
果實長圓形或圓柱形,長10-30(-50)厘米,熟時黃綠色,表面粗糙,有具刺尖的瘤狀突起,極稀近于平滑。種子小,狹卵形,白色,無邊緣,兩端近急尖,長約5-10毫米?;ü谙募?。
(三)生長習性
01.光照:絲瓜為短日照作物,喜較強陽光,而且較耐弱光。在幼苗期,以短日照大溫差處理之,利于雌花芽分化,可提早結果和豐產。整個生育期當中較短的日照、較高的溫度、有利于莖葉生長發(fā)育,能維持營養(yǎng)生長健壯,有利于開花座果、幼瓜發(fā)育和產量的提高。
02.溫度:絲瓜屬喜溫、耐熱性作物,絲瓜生長發(fā)育的適宜溫度為20-30℃,絲瓜種子發(fā)芽的適宜溫度為28-30℃,30-35℃時發(fā)芽迅速。
03.水分:絲瓜喜濕、怕干旱,土壤濕度較高、含水量在70%以上時生長良好,低于50%時生長緩慢,空氣濕度不宜小于60%。75%-85%時,生長速度快、結瓜多,短時間內空氣濕度達到飽和時,仍可正常地生長發(fā)育。
04.土壤:絲瓜是適應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的蔬菜作物,在各類土壤中,都能栽培。但是為獲取高額產量,應選擇土層厚、有機質含量高、透氣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壤土、砂壤土為好。
圖四:碳氫絲瓜不用疏花疏果,開多少花,就會結多少果
(四)育苗蘸根
01.育苗:用5毫升碳氫核肥拌種5公斤播種至苗床或營養(yǎng)缽內。
(01)一葉期:幼苗第一片真葉長至5CM時。1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3天。
(01)三葉期:幼苗第三片真葉長至5CM時。2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1)五葉期:幼苗第五片真葉長至5CM時。3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2.蘸根:移栽大田或大棚時,用50毫升兌水50公斤蘸根可提高成活率,提前緩苗。
(五)安全用量
01.藤蔓期:移栽后長至開花。每次5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2.初果期:第一組幼果長至15CM長。每次1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3.中果期:第三組幼果長至15CM長。每次15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4.盛果期:第五組幼果長至15CM長。每次2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5.收獲期:前三組果實開始采摘。每次3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6.豐產期:前四組果實開始采摘。每次4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7.盛產期:前五組果實開始采摘。每次5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8.維護期:到果實全部采摘。每次6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7天。
如果從育苗開始使用碳氫核肥,結果期可以提前15天,結果期可以延長晚秋。
三、南瓜:瓜果類蔬菜碳氫南瓜的安全用法用量
(一)南瓜簡史
南瓜原產于南美洲,已有9千年的栽培史,哥倫布將其帶回歐洲,以后被葡萄牙引種到日本、印尼、菲律賓等地,明代開始進入中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南瓜種出南番,轉入閩浙,今燕京諸處亦有之矣。二月下種,宜沙沃地,四月生苗,引蔓甚繁,一蔓可延十余丈……其子如冬瓜子,其肉厚色黃,不可生食,惟去皮瓤瀹,味如山藥,同豬肉煮食更良,亦可蜜煎。”
元代賈銘在《飲食須知》中也曾提到“南瓜”,他說:“南瓜,味甘,性溫,多食發(fā)腳氣黃疸。同羊肉食,令人氣壅。忌與豬肝、赤豆、蕎麥面同食。”但此時哥倫布尚未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而中國亦未發(fā)現(xiàn)南瓜的其他野生種,因此書中“南瓜”絕非今天我們所說的南瓜,而是其他的瓜類植物。只是今天的南瓜也不適合與羊肉同食,故以訛傳訛,甚至派生出“南瓜早就傳入中國”“亞洲也是南瓜原產地”等等錯誤的說法。
南瓜的優(yōu)點非常明顯,它產量大、易成活、營養(yǎng)豐富,荒年可以代糧,故又稱“飯瓜”“米瓜”?!侗笔МY錄》中說:“南瓜愈老愈佳,宜用子瞻煮黃州豬肉之法,少水緩火,蒸令極熟,味甘膩,且極香。”所謂“子瞻煮黃州豬肉之法”,就是蘇東坡制作東坡肉的方法,可見人們已將南瓜視為珍物。
從古籍上看,當時人們不僅吃果實,還吃葉,比如“以葉作菹,去筋凈乃妙”,花亦能食,“泡以開水鹽漬之,署日以代干菜”,但食花需去其心和須,否則太苦,而南瓜莖則可以“織屨及繅作絲為絳紃等物”。此外還用南瓜泡酒,被認為有利于保健,《本草求原》載:“蒸曬浸酒佳。其藤甘苦、微寒。平肝和胃,通經絡,利血脈。”
光緒之前甚少見“南瓜”之說,多以“番瓜”“翻瓜”“蕃瓜”“房瓜”“窩瓜”稱之,一方面是說它來自海外,一方面是說它體量巨大,此外還有“金瓜”一說,因為它色澤金黃,且有藥用價值。鴉片泛濫時,南瓜常被用作藥物,以治療煙癮。
南瓜傳入中國有多條路徑,但以廣東、福建、浙江為最早。中國人初期誤以為南瓜來自日本,故名之為“倭瓜”,因日本在中國之東,所以又稱南瓜為“東瓜”,此外還有進一步誤會為產自朝鮮半島,名之曰“高麗瓜”,而日本人則以為南瓜來自中國,所以稱它為“唐茄子”(當時日本人將中國產品概稱為唐物)。到了清代中后期,中國南方南瓜沿大運河向北移栽,特別是山東,成了北方南瓜種植重鎮(zhèn),人們開始意識到此瓜應自南來,“南瓜”之稱開始流行。
01.民間習俗:中國江南區(qū),每逢立春家家吃南瓜,以示迎春。一些文人雅士在快要成熟的小巧“桃南瓜”表皮刻上詩文或圖案,隨著瓜的成熟,瓜皮上便留下了美麗的圖畫和詩文,把它擱置于案頭,可增添生活情趣。在西方許多國家,每年十月三十一日的萬圣節(jié)(Halloween)上,人們用南瓜雕空成一盞盞精美的南瓜燈籠,用它來祛邪避鬼,歡度節(jié)日。
02.民間傳說:南瓜雕空當燈籠的故事源于古代愛爾蘭。故事是說一個名叫JACK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一天JACK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恐嚇惡魔令他不敢下來,然后JACK就與惡魔約法三章,讓惡魔答應施法讓JACK永遠不會犯罪為條件讓他下樹。JACK死后,其靈魂卻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獄,于是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小蠟燭照著指引他在天地之間倘佯。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里,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卜放著,稱作“JACKLANTERN”,而古老的蘿卜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了。
03.南瓜禮:清代海鹽區(qū)有個名人叫張藝堂,少年好學,人也聰明,但苦于家貧,無錢交納學費。當時有個大學問家叫了敬身,張藝堂欲拜他為師。第一次上師門時,身后背著個大布囊,里面裝著送給老師的禮物到了老師家,他放下沉重的布袋,從里面捧出兩只大南瓜,每只約重十余斤。旁人看了皆大笑,而丁敬身先生卻欣然受之,并當場烹瓜備飯,招待學生,這頓飯只有南瓜菜,但師生卻吃得津津有味。在海鹽一帶,“南瓜禮”一直傳為美談。
04.南瓜之最:截至2014年10月08日,瑞士農場主培植了世界上最大的南瓜。在瑞士東部的一個小城舉行農產品展覽會上展出的這只南瓜重953.5公斤。
(二)形態(tài)特征
南瓜為一年生蔓生草本;莖常節(jié)部生根,伸長達2-5米,密被白色短剛毛。葉柄粗壯,長8-19厘米,被短剛毛;葉片寬卵形或卵圓形,質稍柔軟,有5角或5淺裂,稀鈍,長12-25厘米,寬20-30厘米,側裂片較小,中間裂片較大,三角形,上面密被黃白色剛毛和茸毛,常有白斑,葉脈隆起,各裂片之中脈常延伸至頂端,成一小尖頭,背面色較淡,毛更明顯,邊緣有小而密的細齒,頂端稍鈍。卷須稍粗壯,與葉柄一樣被短剛毛和茸毛,3-5歧。
雌雄同株。雄花單生;花萼筒鐘形,長5-6毫米,裂片條形,長1-1.5厘米,被柔毛,上部擴大成葉狀;花冠黃色,鐘狀,長8厘米,徑6厘米,5中裂,裂片邊緣反卷,具皺褶,先端急尖;雄蕊3,花絲腺體狀,長5-8毫米,花藥靠合,長15毫米,藥室折曲。雌花單生;子房1室,花柱短,柱頭3,膨大,頂端2裂。
果梗粗壯,有棱和槽,長5-7厘米,瓜蒂擴大成喇叭狀;瓠果形狀多樣,因品種而異,外面常有數條縱溝或無。種子多數,長卵形或長圓形,灰白色,邊緣薄,長10-15毫米,寬7-10毫米。
圖五:碳氫南瓜不用疏花疏果,開多少花,就會結多少果
生長習性
南瓜是喜溫的短日照植物,耐旱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為好。
(四)栽培品種
01.中國品種
①蜜本南瓜:早熟雜交種,果實底部膨大,瓜身稍長,近似木瓜形,老熟果黃色,有淺黃色花斑。果肉細密甜糯。全生育期95天,單果重約2千克,對病毒病有較強抗性。
②黃狼南瓜:上海市優(yōu)良地方品種,又叫小閘南瓜。植株生長勢強,莖蔓粗,分杈多,節(jié)間長。第一雌花著生于主蔓第十五至十六節(jié),以后每隔一到三節(jié)出現(xiàn)雌花。果實長棒槌形,縱徑約45厘米,橫徑15厘米左右。果皮橙紅色,完全成熟后被蠟粉。果肉厚,肉質細膩味甜,較耐貯運。全生育期110-120天,單果重1.5千克左右。
③大磨盤南瓜:北京市優(yōu)良地方品種,第一雌花著生于主蔓第八至第十節(jié)。果實呈扁圓形,狀似磨盤,橫徑30厘米左右,高約15厘米。嫩果皮色墨綠,完全成熟后變?yōu)榧t褐色
蛇南瓜,有淺黃色條紋,被蠟粉。果肉橙黃色,含水分少,味甜質面。
④小磨盤南瓜:早熟品種,第一雌花著生于主蔓第八至第十節(jié)。果實呈扁圓形,狀似小磨盤。嫩果皮色青綠,完全成熟后變?yōu)樽丶t色,有縱棱。果肉味甜質面,單果重2千克左右。
⑤牛腿南瓜:晚熟品種,果實長筒形,末端膨大,內有種子腔。果肉粗糙,肉質較粉,耐貯運。全生育期110-120天,單果重1.5至4千克左右。
⑥蛇南瓜:中熟品種,果實蛇形,種子腔所在的末端不膨大。果肉致密,味甜質粉,糯性強品質好。全生育期約100天。
⑦甘栗王:早熟雜交一代,生長勢強,莖蔓粗壯,葉色濃綠,第1雌花節(jié)位6-8節(jié),可連續(xù)出現(xiàn)雌花,坐果性好,果實發(fā)育期40天左右。單瓜重2千克左右,果實扁圓形,果皮深綠色,果實整齊一致,商品率高。肉厚3.2厘米,肉質致密,粉質高,風味口感好。耐低溫弱光,抗熱,抗病毒病,適應性廣。一般畝產2000千克左右。
⑧紅栗王:早熟雜交一代,生長勢較強,莖蔓粗壯,葉色綠,第1雌花節(jié)位4-6節(jié),可連續(xù)出現(xiàn)雌花,坐果性好,果實發(fā)育期35-40天。單瓜重1.5千克左右,果實扁圓形,果皮深綠色,果實整齊一致,商品率高。肉厚3.0-3.2厘米,肉質致密,粉質高。耐低溫弱光,抗病毒病,適應性廣。一般畝產1800-2000千克左右。
⑨砍瓜:是葫蘆科南瓜,屬于中國南瓜的一個變種。其生長特性和種植技術,與普通南瓜基本相同,對自然環(huán)境、土壤要求不高,春夏均可種植,每棵瓜秧能結2至4個瓜,每個瓜長0.9至1.7米,重6至9公斤??彻现阅芸车粼偕且驗樗写罅康闹参镉纤?,這種成分可加速傷口恢復??彻暇G蔓攀緣,葉片為心形,背面有茸毛。同株異花,花呈黃色,為大喇叭形。雄花莖基部30-50厘米處開花,雌花莖基部150厘米處開花,一般以主蔓結瓜為主,杈瓜為輔。瓜形長圓柱形,瓜色先油綠后變黃色,長度一般是120厘米左右,最長可以達到150厘米左右,直徑12-15厘米。瓜的生理成熟期為20-26天。砍瓜根系發(fā)達,對土壤的適應性廣。
02.印度品種
①東升:由臺灣省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早熟雜交種。葉片顏色深綠,分枝中等,第一雌花著生于主蔓第七至第八節(jié)。嫩果圓形皮色黃,完全成熟后變?yōu)槌燃t色扁圓果,有淺黃色條紋。果肉金黃色,纖維少,肉質細密甜糯。單果重1.2千克左右。
②一品:由臺灣省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早熟雜交種。果實扁圓形,果皮黑綠色,有灰綠色斑紋。果肉黃色,質粉味甜。單果重1千克左右。
③早生赤栗:由北京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站育成的早熟雜交種。生長勢強,連續(xù)坐果性好。果實扁圓形,果皮金紅色,有淺黃色條紋。果肉橘黃,質粉味甜。全生育期80天左右,單果重約1.5千克。
④北京甜栗:由北京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站育成的早熟雜交種。生長勢強,連續(xù)坐果性好。果實扁圓形,果皮深綠色,有淺色斑紋。果肉黃色,質細粉糯,口味香甜,品質極佳。全生育期80天左右,單果重約1.5千克。
⑤錦栗:由湖南省瓜類研究所育成的早熟雜交種。果實墨綠色扁圓形,有淺色斑。果肉橙黃色,肉質細密甜粉。單果重1.5千克左右。
⑥紅栗:由湖南省瓜類研究所育成的早熟雜交種。果實橙紅色扁圓形。果肉味甜質粉。單果重2千克左右。
03.美洲黑籽南瓜
黑籽南瓜為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原產中美洲至南美洲海拔較高的山谷里,生長環(huán)境極為嚴格,日照在13小時以上的地區(qū)或季節(jié)不會形成花芽,極為稀有。
(五)育苗蘸根
01.育苗:用5毫升碳氫核肥拌種5公斤播種至苗床或營養(yǎng)缽內。
(01)一葉期:幼苗第一片真葉長至5CM時。1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3天。
(01)三葉期:幼苗第三片真葉長至5CM時。2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1)五葉期:幼苗第五片真葉長至5CM時。3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2.蘸根:移栽大田或大棚時,用50毫升兌水50公斤蘸根可提高成活率,提前緩苗。
(六)安全用量
01.藤蔓期:移栽后長至開花。每次5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2.初果期:第一組幼果長至20CM長。每次1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3.中果期:第三組幼果長至20CM長。每次2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4.盛果期:第五組幼果長至20CM長。每次3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5.收獲期:前三組果實開始采摘。每次4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6.豐產期:前四組果實開始采摘。每次5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7.盛產期:前五組果實開始采摘。每次6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8.維護期:到果實全部采摘。每次7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7天。
如果從育苗開始使用碳氫核肥,結果期可以提前15天,盛果期可以延長30天以上。
四、冬瓜:瓜果類蔬菜碳氫冬瓜的安全用法用量
(一)冬瓜簡史
冬瓜起源于中國和東印度,廣泛分布于亞洲的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地區(qū)。中國從秦漢時的《神農本草經》就有栽培記載,公元3世紀初張揖撰《廣雅·釋草》也有冬瓜的記載?!洱R民要術》中記述了冬瓜的栽培及醬漬方法。16世紀印度有冬瓜記載,截止到1988年已遍及全印度。日本在9世紀已有記錄。歐洲于16世紀開始栽培,19世紀由法國傳達室入美國。20世紀70年代以后由中國傳入非洲,截止到1988年冬瓜栽培仍以中國、東南亞和印度等地為主。
冬瓜因瓜熟之際,瓜皮表面會蒙上一層白粉狀的東西,很像冬天的白霜,因此,冬瓜也稱為“白瓜”。再者,因為其外形為橢圓形,也酷似睡覺時所使用的枕頭,因此也有“枕瓜”的別名。唐代詩人張祜的一首《昭君怨》: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朝中伶人沒有不會唱的,張祜的小名就喚做冬瓜,因為出生之時,張母夢見了冬瓜。與張祜同期的錢塘酒徒詩人朱沖和,與張祜向來不和睦,贈了張一首《冬瓜詩》以做譏諷:白在東都元已薨,蘭臺鳳閣少人登。冬瓜堰下逢張祜,牛屎堆邊說我能。
(二)形態(tài)特征
冬瓜為一年生蔓生或架生草本。莖被黃褐色硬毛及長柔毛,有棱溝。葉柄粗壯,長5-20厘米,被黃褐色的硬毛和長柔毛;葉片腎狀近圓形,寬15-30厘米,5-7淺裂或有時中裂,裂片寬三角形或卵形,先端急尖,邊緣有小齒,基部深心形,彎缺張開,近圓形,深、寬均為2.5-3.5厘米,表面深綠色,稍粗糙,有疏柔毛,老后漸脫落,變近無毛;背面粗糙,灰白色,有粗硬毛,葉脈在葉背面稍隆起,密被毛。卷須2-3歧,被粗硬毛和長柔毛。
圖六:碳氫冬瓜不用疏花疏果,開多少花,就會結多少果
冬瓜雌雄同株,花單生。雄花梗長5-15厘米,密被黃褐色短剛毛和長柔毛,常在花梗的基部具一苞片,苞片卵形或寬長圓形,長6-10毫米,先端急尖,有短柔毛;花萼筒寬鐘形,寬12-15毫米,密生剛毛狀長柔毛,裂片披針形,長8-12毫米,有鋸齒,反折;花冠黃色,輻狀,裂片寬倒卵形,長3-6厘米,寬2.5-3.5厘米,兩面有稀疏的柔毛,先端鈍圓,具5脈;雄蕊3,離生,花絲長2-3毫米,基部膨大,被毛,花藥長5毫米,寬7-10毫米,藥室3回折曲,雌花梗長不及5厘米,密生黃褐色硬毛和長柔毛;子房卵形或圓筒形,密生黃褐色茸毛狀硬毛,長2-4厘米;花柱長2-3毫米,柱頭3,長12-15毫米,2裂。
果實長圓柱狀或近球狀,大型,有硬毛和白霜,長25-60厘米,徑10-25厘米。種子卵形,白色或淡黃色,壓扁,有邊緣,長10-11毫米,寬5-7毫米,厚2毫米。
(三)生長習性
01.溫度:冬瓜喜溫、耐熱。生長發(fā)育適溫為25-30℃,種子發(fā)芽適溫為28-30℃,根系生長的最低溫度為12-16℃,均比其它瓜類蔬菜要求高。授粉座果適宜氣溫為25℃左右,20℃以下的氣溫不利于果實發(fā)育。
02.日照:冬瓜為短日性作物,短日照、低溫有利于花芽分化,但整個生育期中還要求長日照和充足的光照。結果期如遇長期陰雨低溫,則會發(fā)生落花、化瓜和爛瓜。[4]
03.水分:冬瓜葉面積大,蒸騰作用強,需要較多水分,但空氣濕度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授粉、座果和果實發(fā)育。
04.營養(yǎng):冬瓜生長期長,植株營養(yǎng)生長及果實生長發(fā)育要求有足夠多的土壤養(yǎng)分,必須施入較多的肥料。施肥以氮肥為主,適當配合磷、鉀肥,增強植株抗逆能力,并增加單果種子生產量。
05.土攘:冬瓜對土壤要求不嚴格,沙壤土或枯壤土均可栽培,但需避免連作。
(四)栽培品種
01.變種
節(jié)瓜:與冬瓜(原變種)不同之處在于:子房活體時被污濁色或黃色糙硬毛,果實小,比黃瓜略長而粗,長15-20(-25)厘米,徑4-8(-10)厘米,成熟時被糙硬毛,無白蠟質粉被。節(jié)瓜中國南方,尤其廣東、廣西普遍栽培。節(jié)瓜果實夏季作蔬菜食用。
02.栽培種
冬瓜品種,按果實的大小可分為大果型和小果型品種。按成熟的遲早有早熟種和晚熟種。還可按果皮蠟粉的有無而分為粉皮種和青皮種等。
小果型冬瓜:早熟或較早熟。第一雌花發(fā)生節(jié)位一般在第10節(jié)左右,個別品種(如北京一串鈴)在第3-5節(jié)發(fā)生雌花。果實較小,扁圓、近圓或長圓形。果實被蠟粉或無蠟粉。每株數果,嫩果供食,果重2-5公斤,主要品種有北京一串鈴,四川成都的五葉子,南京提早冬瓜,臺灣的圓冬瓜。
大果型冬瓜:中熟或晚熟,主蔓一般在15節(jié)發(fā)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5-6節(jié)發(fā)生一個或兩個雌花。果型大,一般單果重10-20公斤(或更重)。短圓柱形或長圓柱形,果皮青綠色或被白色蠟粉,多數每株選留一個果,采收成熟果實為主。品種有廣東青皮冬瓜、灰皮冬瓜、牛脾冬瓜,湖南粉皮冬瓜、龍泉冬瓜,江西楊子洲冬瓜,臺灣的青殼大冬瓜、白殼大冬瓜,四川大冬瓜,上海白皮冬瓜,北京地冬瓜等。
(五)育苗蘸根
01.育苗:用5毫升碳氫核肥拌種5公斤播種至苗床或營養(yǎng)缽內。
(01)一葉期:幼苗第一片真葉長至5CM時。1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3天。
(01)三葉期:幼苗第三片真葉長至5CM時。2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1)五葉期:幼苗第五片真葉長至5CM時。3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2.蘸根:移栽大田或大棚時,用50毫升兌水50公斤蘸根可提高成活率,提前緩苗。
(六)安全用量
01.藤蔓期:移栽后長至開花。每次5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2.初果期:第一組幼果長至20CM長。每次1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3.中果期:第三組幼果長至20CM長。每次2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4.盛果期:第五組幼果長至20CM長。每次3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5.收獲期:前三組果實開始采摘。每次4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6.豐產期:前四組果實開始采摘。每次5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7.盛產期:前五組果實開始采摘。每次6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8.維護期:到果實全部采摘。每次7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7天。
如果從育苗開始使用碳氫核肥,結果期可以提前15天,盛果期可以延長30天以上。
五、西葫蘆:瓜果類蔬菜碳氫西葫蘆的安全用法用量
(一)西葫蘆簡史
西葫蘆原產北美洲南部,中國于19世紀中葉開始從歐洲引入栽培,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歐、美洲最為普遍。中國各地均有栽培。
01.營養(yǎng):西葫蘆含有較多維生素C、葡萄糖等其他營養(yǎng)物質,尤其是鈣的含量極高。不同品種每100g可食部分(鮮重)營養(yǎng)物質含量如下:蛋白質0.6-0.9g,脂肪0.1-0.2g,纖維素0.8-0.9g,糖類2.5-3.3g,胡蘿卜素20-40微克,維生素C2.5-9毫克,鈣22-29毫克。
02.藥用:中醫(yī)認為西葫蘆具有除煩止渴、潤肺止咳、清熱利尿、消腫散結的功效。對煩渴、水腫腹脹、瘡毒以及腎炎、肝硬化腹水等癥具有輔助治療的作用;能增強免疫力,發(fā)揮抗病毒和腫瘤的作用;能促進人體內胰島素的分泌,可有效地防治糖尿病,預防肝腎病變,有助于增強肝腎細胞的再生能力。
03.食用:西葫蘆果實呈圓筒形,果形較小,果面平滑,以采摘嫩果供菜用。西葫蘆以皮薄、肉厚、汁多、可葷可素、可菜可餡而深受人們喜愛。若食用時發(fā)現(xiàn)西葫蘆有苦味則可能含有苦味物質“葫蘆素”,請勿食用。
圖七:碳氫西葫蘆不用疏花疏果,開多少花,就會結多少果
(二)形態(tài)特征
西葫蘆是一年生蔓生草本。莖有棱溝,有短剛毛和半透明的糙毛。葉柄粗壯,被短剛毛,長6-9厘米;葉片質硬,挺立,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先端銳尖,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銳齒,基部心形,彎缺半圓形,深0.5-1厘米,寬3-4厘米,上面深綠色,下面顏色較淺,葉脈在背面稍凸起,兩面均有糙毛。
卷須稍粗壯,具柔毛,分多歧。雌雄同株。雄花單生;花梗粗壯,有棱角,長3-6厘米,被黃褐色短剛毛;花萼筒有明顯5角,花萼裂片線狀披針形;花冠黃色,常向基部漸狹呈鐘狀,長5厘米,徑3厘米,分裂至近中部,裂片直立或稍擴展,頂端銳尖;雄蕊3,花絲長15毫米,花藥靠合,長10毫米。雌花單生,子房卵形,1室。
果梗粗壯,有明顯的棱溝,果蒂變粗或稍擴大,但不成喇叭狀。果實形狀因品種而異;種子多數,卵形,白色,長約20毫米,邊緣拱起而鈍。
(三)生長習性
生長期最適宜溫度為20-25℃,15℃以下生長緩慢,8℃以下停止生長。30℃以上生長緩慢并極易發(fā)生疾病。種子發(fā)芽適宜溫度為25-30℃,13℃可以發(fā)芽,但很緩慢;30-35℃發(fā)芽最快,但易引起徒長。開花結果期需要較高溫度,一般保持22-25℃最佳。
根系生長的最低溫度為6℃,根毛發(fā)生的最低溫度為12℃。夜溫8-10℃時受精果實可正常發(fā)育。光照強度要求適中,較能耐弱光,但光照不足時易引起徒長。
光周期方面屬短日照植物,長日照條件上有利于莖葉生長,短日照條件下結瓜期較早。西葫蘆喜濕潤,不耐干旱,高溫干旱條件下易發(fā)生病毒病;但高溫高濕也易造成白粉病。
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砂土、壤土、黏土均可栽培,土層深厚的壤土易獲高產。
(四)栽培品種
01.花葉西葫蘆:又名阿爾及利亞西葫蘆。中國北方地區(qū)普遍栽培。蔓較短,直立,分枝較少,株形緊湊,適于密植。葉片掌狀深裂,狹長,近葉脈處有灰白色花斑。主蔓第五至六節(jié)著生第一雌花,單株結瓜3-5個。瓜長橢圓形,瓜皮深綠色,具有黃綠色不規(guī)則條紋,瓜肉綠白色,肉質致密,纖維少。
02.無種皮西葫蘆:種子無種皮,為以種子供食用的品種。植株蔓生,蔓長1.6米,第一雌花著生于第七至九節(jié),以后隔1-3節(jié)再出現(xiàn)一朵雌花。瓜短柱形,嫩瓜可做蔬菜。老熟瓜皮橘黃色,單瓜重4-5千克。
03.綠皮西葫蘆:植株蔓長3米,粗2.2厘米。葉心臟形,深綠色,葉緣有不規(guī)則鋸齒。第一雌花著生于主蔓第四至六節(jié)。瓜長橢圓形,表皮光滑,綠白色,有棱6條。一般單瓜重2-3千克。
04.長蔓西葫蘆:植物匍匐生長,莖蔓長2.5米左右,分枝性中等。葉三角形,淺裂,綠色,葉背多茸毛。主蔓第九節(jié)以后開始結瓜,單株結瓜2-3個。瓜圓筒形,中部稍細。
(五)育苗蘸根
01.育苗:用5毫升碳氫核肥拌種5公斤播種至苗床或營養(yǎng)缽內。
(01)一葉期:幼苗第一片真葉長至5CM時。1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3天。
(01)三葉期:幼苗第三片真葉長至5CM時。2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1)五葉期:幼苗第五片真葉長至5CM時。3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2.蘸根:移栽大田或大棚時,用50毫升兌水50公斤蘸根可提高成活率,提前緩苗。
(六)安全用量
01.藤蔓期:移栽后長至開花。每次5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2.初果期:第一組幼果長至7CM長。每次1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3.中果期:第二組幼果長至7CM長。每次2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4.盛果期:第三組幼果長至7CM長。每次3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5.收獲期:前三組果實開始采摘。每次4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6.豐產期:前四組果實開始采摘。每次5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7.盛產期:前五組果實開始采摘。每次6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5天。
08.維護期:到果實全部采摘。每次70毫升兌水15公斤噴施。間隔7天。
如果從育苗開始使用碳氫核肥,結果期可以提前15天,盛果期可以延長30天以上。
其它瓜果類可根據果實的大小參考以上用法用量。
科技部《碳氫核肥制備關鍵技術與產業(yè)化應用》國家科技成果評價委員會
碳氫科學碳氫農業(yè)碳氫核肥系列科普知識1200問編輯委員會顧問
趙永志:農業(yè)部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專家指導組專家
北京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長/研究員
趙同科:北京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張能玲: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教授
賀紀正:中國科學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曹衛(wèi)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資源區(qū)劃所研究員
李棟:中國農業(yè)大學工學院教授/博導
汪立君: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博導
田有國:農業(yè)部農業(yè)科技推廣服務中心研究員/處長
方雯霞: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高級農藝師
李臨西:科技部火炬計劃中心研究員
周衛(wèi):中國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會研究員
季恒寬:科技部中國高科技產業(yè)化研究會高級工程師
發(fā)布:中國國際碳氫核肥國際產業(yè)聯(lián)盟有限公司
中國國際碳氫農業(yè)科學研究院
碳氫食品中央市場國際展覽公司
山東碳匯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望京西路48號院金隅國際A座12A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