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機質泛指土壤中以各種形式存在的含碳有機化合物,指土壤中來源于生命的物質,是土壤中除土壤礦物質以外的物質,它是土壤中最活躍的部分,是土壤肥力的基礎,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可以說沒有土壤有機質就沒有土壤肥力。
土壤有機質對土壤肥力的七大作用一、有機質是土壤養(yǎng)分的主要來源
有機質中含有作物生長所需的各種養(yǎng)分,可以直接或簡接地為作物生長提供氮、磷、鉀、鈣、鎂、硫和各種微量元素。特別是土壤中的氮,有95%以上氮素是以有機狀態(tài)存在于土壤中的。因為土壤礦物質一般不含氮素,除施入的氮肥外,土壤氮素的主要來源就是有機質分解后提供的。土壤有機質分解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給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需要。此外,有機質也是土壤中磷、硫、鈣、鎂以及微量元素的重要來源。
二、有機質能促進作物的生長發(fā)育
有機質中的胡敏酸,可以增強植物呼吸,提高細胞膜的滲透性,增強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同時有機質中的維生素和一些激素能促進植物的生長發(fā)育。
三、有機質能促進土壤結構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質,改良土壤結構
有機質中的腐殖質是土壤團聚體的主要膠結劑,土壤有機膠體是形成水穩(wěn)性團粒結構不可缺少的膠結物質,所以有助于黏性土形成良好的結構,從而改變了土壤孔隙狀況和水、氣比例,創(chuàng)造適宜的土壤松緊度。土壤有機質的黏性遠遠小于黏粒的黏性,只是黏粒的幾分之一。一方面,它能降低黏性土壤的黏性,減少耕作阻力,提高耕作質量;另一方面它可以提高砂土的團聚性,改善其過分松散的狀態(tài)。
四、有機質能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緩沖性能
土壤有機質中的有機膠體,帶有大量負電荷,具有強大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大量的陽離子和水分,其陽離子交換量和吸水率比黏粒要大幾倍、甚至幾十倍,所以它能提高土壤保肥蓄水的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土壤對酸堿的緩沖性。
五、有機質能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
土壤有機質供應土壤微生物所需的能量和養(yǎng)分,有利于微生物活動。
六、有機質能提高土壤溫度
有機質顏色較暗,一般是棕色到黑褐色,吸熱能力強,可以提高地溫??筛纳仆寥罒釥顩r。
七、有機質提高土壤養(yǎng)分性
有機質中腐殖質具有絡合作用,有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對低產田來說,通過增加有機質含量可以培肥土壤,提高地力水平。對高產田來說,由于有機質不斷分解,也需要不斷補充有機質。腐殖質能和磷、鐵、鋁離子形成絡合物或螯合物,避免難溶性磷酸鹽的沉淀,提高有效養(yǎng)分的數量。
根據土壤有機質的這些重要性質和作用,不難看出,土壤有機質含量多的土壤,其土壤肥力水平較高,不僅能為作物生長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而且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強,能減少養(yǎng)分的流失,節(jié)約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機質含量較少的土壤,情況則相反。因此,應該千方百計地增施有機肥料,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才能充分發(fā)揮化肥的增產效益。
有機質概述有機質:涵有生命機能的物質。
土壤有機質:泛指土壤中來源于生命的物質,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動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體中植物殘體和植物分泌物。
土壤有機質的來源及形態(tài)
1)高等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
2)土壤中的動物
3)土壤中的微生物
4)施用的有機肥
土壤形態(tài):
1、新鮮有機質(未分解有機質)
2、半分解有機質
3、腐殖質
①高等植物森林植被下面的有機殘體:
主要來自地上部凋落物,4-5噸/公頃一年;草本植物的有機殘體主要來自根系,黑土地區(qū)達9.3噸/公頃一年(風干根重);耕作土壤,植物殘體主要來源根茬,達2-3噸/公頃一年。由于各地區(qū)的氣候條件、植被類型及耕作管理不同,進入土壤中的植物殘體數量和化學組成有很大的差異
②土壤動物
根據軀體大小區(qū)分:小型、中型和大型土壤動物:
大型:(體長>2mm)蚯蚓、螞蟻、甲蟲、馬陸、蜈蚣等;
中型:(體長0.2-2mm)螨類、彈尾蟲;
小型:(體長
根據在土壤中滯留時間區(qū)分:①全期土壤動物;②周期土壤動物;③部分土壤動物;④暫時土壤動物;⑤過度土壤動物;⑥交替土壤動物
根據在土壤中棲息層次區(qū)分:①真土居動物;②半土居動物;③地表土居動物;④上方土居動物
根據食性區(qū)分:①根食者;②枯食者;③尸食者;④糞食者;⑤菌食者;⑥捕食者;⑦雜食者
4、土壤微生物
(1)微生物類群:細菌、放線菌和真菌。
(2)微生物營養(yǎng)型
5、土壤有機質的組成:
主要有五類有機化合物和灰分物質:
①糖類化合物;
②纖維素、半纖維素;
③木質素;
④含N的化合物;
⑤脂肪、樹脂、蠟質和單寧;
⑥灰分物質:Ca、Mg、K、Na、Si、P、S、Fe、Al、Mn
土壤有機質的轉化
有機質的礦化作用:有機質在生物作用下分解為簡單的無機化合物的過程。
有機質的腐殖化作用:有機質在分解的同時,形成腐殖質的過程。
通常把每克干重的有機質經過一年分解后轉化為腐殖質(干重)的克數,稱為腐殖化系數。
土壤有機質轉化的影響因素
內部因素:有機質的碳氮比(C/N=25);
物理狀態(tài)(分散性或致密性);
外部因素:土壤水、熱狀況;
土壤通氣狀況;
土壤酸堿性
土壤有機質的積累和調控
1)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料;
2)秸稈還田;
3)調節(jié)土壤水熱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