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中,小學語文課本上有這樣的一段話,至今仍難以忘記:“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不但有美麗的草原,還有浩瀚的大海、廣闊的平原、連綿的群山、現(xiàn)代化的都市……”幼年時的家國自豪感,久久地隨著這一段文字烙印在我們的心中。
然而,隨著一個30多年前所未有的時代變革,如今已過而立之年的我們,卻對這段話產生了不一樣的解讀:我們的土地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然而我們13億人口的衣食住行都在這960萬平方公里上(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21公頃,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更加岌岌可危的是,我國40%以上農業(yè)土壤出現(xiàn)了嚴重的退化和地力減退。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人均卡路里攝入量從2163千卡增長到3036千卡,比世界平均水平快得多。在此期間,我國人口增長了31%,糧食產量從1980年的2937公斤/公頃增加到2016年的6029公斤/公頃,增長了105%(相比之下,世界平均增長了73%)。中國在僅占全球13.4%的土地水平下,生產了20%的糧食,養(yǎng)活了18%的世界人口。
然而,如此高的生產率是要付出代價的。這一增長只有通過大量和不斷增加的化肥使用才能實現(xiàn):中國農民平均每年每公頃使用305公斤氮肥,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倍多。這反過來又導致了土壤退化,造成目前中國遭受了世界上最嚴重的土壤退化:超過40%的土地被侵蝕。而其中退化土壤,大多數(shù)發(fā)生在中國中部山區(qū),黃土高原是最重要的地區(qū)。
土壤退化有廣泛的后果,其中一個直接后果是:農業(yè)用地的減少和土地生產力的降低。富含有機質和養(yǎng)分的表層土壤流失,會降低土壤的肥力和持水能力。同時也包括導致土壤鹽漬化、土壤酸化和沙漠化。這些過程往往發(fā)生在北部和西部人口較少的地區(qū)。由于這些地區(qū)的肥沃土壤本身就很少,因此,土壤持續(xù)退化對糧食產量和牲畜生產也有重大影響。
我國人均土地面積已經很小,而由于管理不善導致耕地減少、土地退化,這對土地生產力、人民生活和環(huán)境條件有著重大影響。據(jù)估計,土地退化導致的年直接經濟成本達到5400億元人民幣,而間接成本大約是這一數(shù)字的兩倍。
土壤退化可以分為三種主要類型
01土壤鹽漬化
根據(jù)定義,鹽漬土含有非常高的可溶性鹽濃度,能夠影響植物生長。但是,當高濃度的鈉積累在根區(qū)并開始干擾植物生長時,鹽分就成了一個問題。過多的鹽分會阻止植物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從而對植物造成壓力。蒸騰流中過量的鹽分會破壞蒸騰葉片的細胞,進而影響植物的生長。
在早期,溶解的鹽類通過影響土壤有機物的新陳代謝而降低土壤生產力,但在長期,它們會破壞了生活在土壤中的植被和其他有機物,基本上把可耕地變成貧瘠的土地,甚至沙漠化土地。
02土壤酸化
土壤pH值是衡量植物生長的重要指標。
植物一般生長在弱酸性(pH值低于7)或中性(pH值為7)土壤中。當pH值降低時,土壤會對病蟲害變得敏感,從而降低植物的生長速度。強酸性條件也會導致有毒物質泄漏到附近的水體中。此外,土壤酸化有助于增加某些重金屬如Cd(鎘)在糧食作物中的累積。
一項全國性的土壤調查,研究對比了從1980年到2000年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表層土pH數(shù)據(jù)。這兩種作物,尤其是經濟作物,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迅速蔓延。其中經濟作物(如溫室蔬菜)使用了了非常高的肥料投入。研究結果表明,所有表層土壤均出現(xiàn)明顯的酸化,平均pH值下降0.13~0.8。
在同一土壤組中,經濟作物(pH值下降0.3至0.8)的酸化比糧食作物(下降0.13至0.76)更嚴重。在一些地區(qū),在過去的20年里,pH值下降了高達0.8。一些高投入的經濟作物土壤,pH值最低達到5.07。相比之下,在自然條件下,至少需要100年才能達到這種酸化水平。酸化使某些地區(qū)的作物產量減少了30-50%。
中國農業(yè)大學張福鎖院士表示,“在南方,化肥的大量使用已經使一些地方的pH值降低到3或4。在這種酸性條件下,玉米、煙草和茶葉都將不能種植。如果土壤退化持續(xù)下去,從長遠來看,一些地區(qū)的土壤pH值會降到3以下,并警告說,在這種程度的酸化條件下,作物將完全無法生長”。
03沙漠化
據(jù)國家林業(yè)局介紹,“土地沙漠化是我國生態(tài)建設面臨的最嚴重威脅”。中國現(xiàn)在有2.61億公頃的土壤被歸類為正在沙漠化的土壤。這相當于中國大陸的27.2%,分布在18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528個縣,直接影響人口約4億。
沙漠化的過程是由自然和人為因素共同造成的。自然原因包括風蝕、水蝕和凍融侵蝕。沙漠化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古、新疆、甘肅、青海等省區(qū),占中國沙漠化土地總面積的95.48%。
根據(jù)1983年至2012年間新疆、內蒙古、甘肅和寧夏回族沙漠地區(qū)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牲畜數(shù)量、耕地面積、道路建設和年平均氣溫與荒漠化面積的變化呈顯著正相關,分別占荒漠化面積的30.8%、21.9%、4.1%和14.6%”。畜牧業(yè)對各地區(qū)的荒漠化都有極大影響,禁牧是生態(tài)恢復的一種有效途徑。而另一方面,植樹造林卻產生了不同結果的影響。在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植樹造林是生態(tài)恢復的一種有效途徑。然而,在內蒙古和新疆,植樹卻造成了該地區(qū)沙漠化程度增加。事實上,在干旱地區(qū)植樹,有時會導致更嚴重的沙漠化。
此外,沙漠化一直是農牧民面臨的各種問題的根源,最終導致當?shù)厝嗣竦呢毨Ш腿藗儾豢沙掷m(xù)地利用環(huán)境,試圖維持其原有的貧困生活水平,這種惡性循環(huán)進一步降低了環(huán)境的等級。在內蒙古察右后旗和化德縣,9萬多人被迫放棄家園,遷往更適宜居住的地區(qū)。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西海固地區(qū),水土流失和風蝕的綜合危害已使環(huán)境惡化,近幾年已搬遷20萬人。
土壤退化的間接后果
健康土壤是一個國家經濟的支柱。土壤退化具有廣泛的后果,不僅農村居民感受到這種后果,而且影響到國民經濟。
01降低糧食產量
盡管過去幾年,我國的糧食產量有了顯著的提高,但農業(yè)總產量卻減少了。根據(jù)2016年發(fā)布的一份報告,中國小麥產量可能在12年內首次出現(xiàn)下降。
此外,除了土壤退化外,一些肥沃的農業(yè)用地被轉為城市用地(如公園、道路、住宅和工業(yè)綜合體)。城市化導致土壤物理和生物特性的不可修復性破壞,在糧食供應緊急情況下,這些城市用地,不可能快速地轉為作物生產用地。
科研工作者通過對我國1980-2008年糧食產量變化趨勢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全國主要糧食產區(qū)均呈現(xiàn)產量停滯的特點。研究發(fā)現(xiàn),53.9%的縣級城市水稻產量出現(xiàn)明顯的停滯,其次是玉米產量占42.4%,小麥產量占42%。另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在侵蝕作用下,黑土的生產力水平每厘米下降1%左右。從長遠來看,中國東北黑土的侵蝕可能嚴重影響該地區(qū)的糧食生產。
如果中國繼續(xù)遭受同樣的土壤侵蝕,在未來50年內,將有相當于塞浦路斯或波多黎各國土面積大小的耕地將消失,導致糧食產量下降40%。同樣,中國目前對產量的關注,可能會對農業(yè)發(fā)展產生嚴重影響。“如果我們不提高耕地質量,而僅僅依靠增加投資和改進技術,那么即便是超級稻、超級小麥或者其他優(yōu)質作物,都不能幫助我們保證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02對草地的破壞導致畜牧業(yè)生產的減少
草地退化是植被越來越稀疏、越來越矮小、草密度越來越低的過程。草地生產力按草地每公頃年干物質產量分級:(1)高產:每公頃每年干物質產量>2000公斤;(2)穩(wěn)產:每公頃每年干物質產量1000-2000公斤;(3)低產:每公頃每年干物質產量
河北省西北部(壩上高原)的固原牧區(qū),固原牧區(qū)從20世紀50年代的高產區(qū)發(fā)展到21世紀末的低產區(qū),可能是我國其它許多地區(qū)的標志。20世紀50年代,固原牧區(qū)牧草年產量達到250-300公斤,牧草覆蓋率達90%,草高50-100厘米。但是到21世紀末,牧草覆蓋率僅為40%左右,草高為20-40cm,而干草產量已降至50-100公斤。
類似的過程也發(fā)生在耕地上。西部地區(qū)貧瘠的農業(yè)用地和人們的貧困程度之間存在著聯(lián)系:盡管我國北部和西部土地面積是東部地區(qū)的1.76倍,而人口密度僅為東部地區(qū)的43%,但是北部和西部的糧食產量僅為東部地區(qū)的50%,人均消費和儲蓄量僅為33%,學校的密度只有49%,診所的密度只有8%,而這些學校和診所的質量都很差,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水平。
03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
土地退化已導致可利用的草原和林地減少,并且由于自然棲息地的喪失、脆弱或者與自然環(huán)境的隔離,使環(huán)境中的生物多樣性水平降低。此外,它還改變了動物種群和群落的結構,降低了物種的生產力和活力(其中包括通過降低出生率/存活率和抗蟲/抗病能力),逐漸將它們推向滅絕的邊緣。
例如,20世紀50年代,內蒙古自治區(qū)草原上生活著500多萬只蒙古瞪羚,但其現(xiàn)在的殘存數(shù)量不足30萬只;此外,豹子、野牛和野駱駝幾乎滅絕;灰土撥鼠、狐貍和狼的數(shù)量顯著下降。
04土壤退化引起的沙塵暴
由于“過度放牧、過度耕作、過度用水或氣候變化”,中國超過四分之一的總面積被土地退化或沙漠化所影響。中國北部,尤其是內蒙古,沙塵暴頻繁,每年大約20天。尤其是在春天。沙塵暴不僅破壞環(huán)境質量,而且對健康也有負面影響。許多研究表明,粉塵事件與呼吸和心血管住院治療之間有著顯著的相關性。此外,科學家還發(fā)現(xiàn),塵埃云可能是流感、非典、手足口病等疾病的傳播者。
05洪水和滑坡
黃河在中國被稱為黃河,為1.55億人(約占中國人口的12%)供水,灌溉面積730萬公頃(約占中國農田的15%)。超過4億人生活在黃河流域,而黃河對他們的生存至關重要。然而,黃河也是世界上最具破壞性的荒野河流之一。自從公元前602年開始保存記錄以來,這條河已經改變了26次航道,發(fā)生了1500次洪水,造成數(shù)百萬人死亡。這些災害的根源是土壤侵蝕產生的大量泥沙。每年有高達15億噸泥沙被沖入黃河。此外,降雨和地震雖然被認為是誘發(fā)滑坡的主要因素。然而,人類活動,包括建筑、砍伐樹木和耕作,也導致了山坡的不穩(wěn)定性,這已經成為中國發(fā)生滑坡的主要原因。
06水壩的淤泥堆積
自1950年以來,中國建造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大型水庫,主要用于水力發(fā)電。當河流中的泥沙到達水庫時,它會下沉并沉淀在大壩后面。河流攜帶的泥沙越多,泥沙堆積得越快。隨著水庫底部泥沙堆積,大壩慢慢失去了蓄水能力和原有功能,特別是發(fā)電能力。除了填滿水庫外,大量的泥沙也破壞了大壩的結構和組成部分。水輪機葉片尖端被水和泥沙沖蝕和開裂,大大降低了葉片的腐蝕性,通常需要昂貴修繕。不幸的是,目前還沒有安全和經濟的方法來清除水壩中的泥沙。
據(jù)報道,美國水壩的平均存儲容量損失率約為每年0.2%。在世界范圍內,由于水庫沉積造成的年平均蓄水損失率估計在總蓄水量的0.5%到1%之間。然而,中國的主要的水庫正以每年2.3%的速度失去其容量,比美國的平均速度快10倍以上。
結束語
土壤退化的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很多原因。為了解決土壤退化問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別是在退化最嚴重和農業(yè)生產力最低的地區(qū)重新造林和植被恢復計劃。但是,由于中國的土壤侵蝕面積非常大,有各種各樣的氣候、地貌、土壤和植被,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都不可能發(fā)生變化,因此修復的過程是困難的、耗時的,而且非常昂貴。
在此,我們疾呼,每一位種植者、土地使用者都將土壤健康問題視為利國利民利己的第一要素,本著“先保護,后發(fā)展”的基本原則,為我們共同的祖國土地母親作出貢獻。一捧土雖小,一國土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