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以前,苗寨開秧門都是按姓氏輪流主持,但是沒有一個姓氏的開秧門給全村寨帶來過滿意的收成。如果自家的稻谷收成好的話村寨其他人的稻谷就歉收,相反,村寨其他人的收成好的話開秧門這一家的稻谷收成不好。后來,全寨的寨老們經(jīng)過商議,決定讓寨腳的一家戶主主辦開秧門。
其實,寨腳的那一家由于貧困早已逃荒在外。于是寨里的各姓氏分派一個青年四處尋找,終于把那一戶人家請回了村寨。全村寨的人每戶送一把秧苗,并贈送了一塊稻田。這家戶主就按大家的意愿用寨民們送來的秧苗,在全寨人饋贈的稻田里主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開秧門儀式。第二天開始全村寨才開始插秧。到了這一年的收割季節(jié),全村寨的稻谷都獲得了大豐收。
從此以后,每年都由這戶人家的戶主開秧門。但在有些村寨,必須由本村落寨最早的那一戶戶主,也就是寨老主持開秧門儀式。寨老象征性地在自家的水田栽下3-5叢秧苗,然后其他寨民方可在自家的水田栽秧。開秧門當天全寨寨民殺雞、宰鴨,小伙子、姑娘們以及孩子們胸前佩帶煮熟的五彩蛋,見面時相互碰頂五彩蛋,誰的蛋破掉誰就得唱歌。年老者則吃肉、喝酒,以示慶賀開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