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黑龍江省青岡、蘭西等地糧食收儲部門調查時了解到,去年收購的糧食大部分都沒有倒庫,一些糧庫為了增加新的倉容,滿足玉米的政策性收購需求,不得不臨時搭建一些糧囤。
“現在吉林省庫存已經‘溝滿壕平’,如果不盡快進行泄庫,今年新糧上市將面臨收不下、儲不下的問題。”中儲糧吉林分公司購銷計劃處處長海河說。由于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業(yè)較多,他建議,國家及早安排競價拍賣和跨省移庫計劃,盡可能采用競價拍賣就地銷售的方式,以便減少成本,緩解糧食集中出庫鐵路運輸困難。
吉林省糧食局局長韓福春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從開庫的庫點收儲能力及儲糧方式看,可利用倉房收儲能力不足30%,近70%都需要露天儲存。預計新收購的臨儲玉米將有280億斤需要露天坐囤,再加上原有的120億斤露天囤,收購結束后全省露天囤將達7萬個,露天儲存數量400億斤。這不僅加速糧食品質劣變,更給安全儲糧、安全防火帶來隱患。
吉林省現有糧食倉儲設施、收儲能力、接收發(fā)運能力、烘干能力主要是“十五”時期以前形成的,有些設施建于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與當時500億斤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基本相適應。而現階段,全省糧食產量穩(wěn)定在650億斤以上的階段性水平,商品量至少在570億斤以上,按正常年景接新前庫存250億斤計算,扣除邊購邊銷邊加糧食,每年需要儲存半年以上糧食650億斤左右,而目前吉林省現有倉容375億斤,缺口275億斤。
按去年接新前庫存462億斤、產量710億斤計算,倉容缺口就達到547億斤。如果市場形勢沒有好轉,倉容缺口將進一步擴大?,F有庫存糧食中,倉房儲存375億斤,簡易倉、罩棚及露天囤儲存532億斤。糧食露天儲存不僅加速品質劣變,同時也給安全生產、安全防火帶來隱患。
據黑龍江省糧食收儲部門負責人介紹,全省露天儲糧防火改造完成率僅25.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8個地市。另外,露天儲糧場所間距不足、防火通道不暢、組和區(qū)儲存量超標等問題突出。上述問題的產生,與全省糧食庫存量大、露天儲糧多、國家在消防設施投入不足有很大聯系。
“政策性糧食露天坐囤近400億斤,加之近期氣溫逐漸升高,高水分糧露天存放容易出現結頂現象,安全隱患突出。”韓福春說。為確保儲糧安全,吉林省在強化倉儲管理的基礎上,加快烘曬進度,使高水分糧先脫險后烘干。同時定期對囤區(qū)內的用電設施、消防設施、避雷設施、排水設施、糧情檢測系統等進行檢查,及時發(fā)現安全隱患和糧情變化,妥善處理異常糧情,確保露天儲糧安全。
中儲糧吉林分公司倉儲處處長蘭延坤表示,吉林省現有政策性糧食需要國家通過定向銷售、競價銷售、計劃調撥等方式下達計劃調出或者銷售。吉林省糧食外運能力每月在30億斤左右,在新糧上市前,即使?jié)M負荷調運,也只能運出210億斤左右,運力矛盾也比較突出。
多策并舉構建糧食收儲新體系
糧食收上來了,如何消化年年豐收的糧食成為當前的主要問題。對此,黑龍江省、吉林省糧食主管部門建議,對深加工企業(yè)定向銷售臨儲玉米,組織省間調撥和競價銷售,加大倉儲建設投入,加快推進農戶科學儲糧工程建設。
“消化年年豐收的糧食,無非就是外運和當地加工,沒有別的渠道?!奔质〖Z食局局長韓福春說。從4月底政策性糧食收購結束,到下一季新糧上市,中間也就是7個月的時間。“從目前看,吉林省至少在7個月內消化掉400億斤糧食,才不至于在下一季新糧上市的時候捉襟見肘?!?/p>
黑龍江省、吉林省糧食主管部門建議,一是對深加工企業(yè)定向銷售臨儲玉米。定向銷售是解決東北地區(qū)收儲矛盾最直接、最經濟的手段。在糧源安排上,應本著“先入先出”原則,先行銷售2012年生產的臨儲玉米。銷售價格上,考慮深加工企業(yè)盈虧狀況,以企業(yè)“保本”經營為原則確定。以吉林省為例,綜合市場價格預期、深加工企業(yè)價格承受能力、產能等因素,可向吉林省深加工企業(yè)銷售200億斤臨儲玉米。
二是組織省間調撥和競價銷售。黑龍江、吉林兩省玉米深加工企業(yè)產能有限,還需要通過國家調撥和競價銷售來解決收儲矛盾。建議國家根據銷區(qū)企業(yè)倉容狀況,優(yōu)先安排臨儲玉米調出。同時,考慮到吉林省糧食外運能力有限,及早組織臨儲玉米競價銷售,底價隨行就市確定?!巴ㄟ^省間調撥和競價銷售,力爭消化庫存200億斤以上。”韓福春說。
三是加大倉儲建設投入。為從根本上解決糧食收儲矛盾,吉林省擬到2020年新建倉容270億斤,新建罩棚110萬平方米,地坪394萬平方米,烘干能力80億斤,維修改造倉容93億斤。但由于各地財力有限,歷史包袱重,糧食收儲企業(yè)效益較低,自我發(fā)展能力差,僅能籌措20%左右。同時建議國家及早確定下達年度投資規(guī)模,以便將地方配套資金納入財政預算。
四是加快推進農戶科學儲糧工程建設。為鼓勵農民常年常時、擇機擇價售糧,減輕糧食集中入庫壓力,緩解企業(yè)收儲矛盾,各地開展了農戶科學儲糧倉建設,對農民安全儲糧、科學儲糧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但由于單倉造價4000元,農戶需自籌資金1600元,一次性投入困難。建議國家將農戶科學儲糧倉投資比例由目前的中央、省和農戶3:3:4調整為5:3:2,減輕農民負擔。
>>>三農資訊,全球視野,去塞求通
http://www.gdcct.gov.cn/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