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復種指數高,再加上肥料農藥的不斷施用,給棚室土壤造成了一定的“負擔”,于是土壤結構體遭到破壞,大棚土壤陸續(xù)出現(xiàn)板結、鹽漬化現(xiàn)象,土壤的水肥氣熱供應不平衡,土壤微生物群落逐漸失調,影響了蔬菜的產量和品質。說起土壤,大家都知道具有團粒結構的土壤最適宜作物的生長,那么,怎樣才能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呢?
團粒結構的形成過程
據了解,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過程為單粒→復粒→微團粒→團粒,首先釋放單粒,形成自由土粒,也就是打破板結局面,然后單粒在膠體凝聚、水膜粘結以及膠結作用下形成初級復?;蛑旅艿男⊥翀F,之后初級復粒通過土壤有機膠體的進一步粘合、膠結、團聚,恢復和重組土壤有機無機復合膠體(微團聚體),最后經各種因素相互作用,形成水穩(wěn)性土壤團粒結構體。
總的來說,團粒結構的形成需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膠結物質,包括有機膠體、無機膠體及交替凝聚物質。二是形成動力,包括土壤生物的作用,干濕交替、適宜的土壤含水量下耕作。
促進團粒結構形成的措施
了解了團粒結構的形成過程和條件,在生產中可通過以下措施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
土壤深翻:建議菜農在蔬菜換茬定植前,使用大齒輪的深翻機深翻土壤,深翻厚度達45厘米左右,可以打破犁底層,增加耕作層厚度,提高土壤透氣性,促進好氧土壤微生物活動,有利土壤有機質轉化,培肥地力。
澆水要合理:給蔬菜澆水時,不建議菜農長期大水滿灌,否則容易使土壤產生板結現(xiàn)象,最好小水勤澆,有條件的菜農可使用滴灌或微噴,以減少對土壤耕層的破壞。澆水后最好結合劃鋤,打破地表板結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促進根系下扎,達到保墑改土和強根的目的。
增施有機肥和微生物肥料:有機質是形成土壤團粒結構的主要成分,因此向土壤中施入足量的有機質可以大大提高土壤團粒結構的數量。一般建議菜農朋友在使用底肥的時候就應該加大有機肥的用量,并且是腐熟好的優(yōu)質有機肥,比如,粉碎的秸稈、稻殼、商品有機肥或禽畜糞便等,對團粒結構的形成均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生存繁殖過程中,通過代謝活動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以及分泌的有機酸等有助于土壤粒子形成大的團粒結構,有效打破土壤板結,增強土壤的物理性能,并且還能快速、高效地分解有機質,促進腐殖酸和腐殖質的生成,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結構改良劑:土壤結構改良劑是用來促進土壤形成團粒,提高土壤肥力、保護耕作層的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制劑,它是根據土壤中團粒結構形成的客觀規(guī)律,提取腐殖質,木質素等物質作為團粒的膠結劑,從而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但菜農在選擇時要注意查看時間是否齊全,同時先在棚內進行小范圍的試驗后,再大面積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