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土壤鹽堿化
土壤鹽堿化(soilsalinization)是指土壤底層或地下水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發(fā)后,使鹽分積累在表層土壤中的過程。是指易溶性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的現(xiàn)象或過程,也稱鹽堿化。中國鹽漬土或稱鹽堿土的分布范圍廣、面積大、類型多,總面積約1億公頃。主要發(fā)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濕潤地區(qū)。鹽堿土的可溶性鹽主要包括鈉、鉀、鈣、鎂等的硫酸鹽、氯化物、碳酸鹽和重碳酸鹽。硫酸鹽和氯化物一般為中性鹽,碳酸鹽和重碳酸鹽為堿性鹽。
#02
土壤EC值過高,就要改良土壤
土壤EC過高或過低都會阻礙作物的生長,不同植物根據(jù)需肥特性與生長階段的不同適宜的土壤EC都不同。一般在400~1000us/cm之間。
基質(zhì)中可溶性鹽含量(EC值)過高,可能會形成反滲透壓,將根系中的水分置換出來,使根尖變褐或者干枯?;|(zhì)濕度的波動會使可溶性鹽含量過高的問題進一步惡化,植株根系損傷嚴重,無法吸收水分和營養(yǎng),導(dǎo)致植株出現(xiàn)萎蔫、黃化、組織壞死或植株矮小等癥狀。EC值過高也會增大由綿腐病菌引起的根腐病的發(fā)生機率。
鹽堿土對作物生長的危害,不僅來自耕層土壤較高的鹽分濃度,也來自鹽分離子的組成差異,探求土壤中各鹽分離子的遷移規(guī)律,可以為鹽漬化土壤的綜合治理以及高效利用提供科學依據(jù)。
在膜下滴灌條件下,膜下土壤中的鹽分離子有不同程度的淋洗,其中,Cl–、Na+的淋洗效果好于Ca2+和SO42–;膜間地表由于蒸發(fā)作用的影響,使各離子在地表逐漸積累,Cl–移動性較強,在膜間地表積累程度最大。因此,滴灌不僅能降低膜下土壤鹽分濃度,也能改變鹽分離子的組成比例。
#03
鹽堿地改良技術(shù)
鹽堿土水利工程改良措施
“鹽隨水去,鹽隨水來”是鹽水的運動規(guī)律。目前改良鹽堿土經(jīng)常用到的水利工程措施有:①排水措施;②豎井排灌;③噴灌洗鹽,通過模擬人工降雨的方式,將土壤中Na+、Cl-等有害的離子淋洗掉;④放淤壓鹽。
鹽堿土改良的生物學措施
①直接利用鹽生植物改良鹽堿土,直接利用野生抗鹽植物進行鹽堿地的改良;②利用抗鹽牧草改良鹽堿土;③利用耐鹽堿灌木改良鹽堿土;④抗鹽農(nóng)作物改良鹽堿地,如埃及的耐鹽水稻、耐鹽堿小麥、美國的抗鹽大麥和番茄以及我國植申系列高產(chǎn)抗鹽小麥品種、輪抗6號與輪抗7號小麥、聊87和鹽棉48號等抗鹽棉。
化學改良及鹽堿土改良劑的研究應(yīng)用
①含鈣物質(zhì),如石膏、磷石膏、石灰等,主要以鈣代換Na+為改良機理;②酸性物質(zhì),如硫酸及其酸性鹽類、磷酸及其酸性鹽類,主要以中和堿為改良機理;③有機類改良劑,如傳統(tǒng)的腐殖質(zhì)類(草炭、風化煤、綠肥、有機物料)、工業(yè)合成改良劑(如施地佳、禾康、聚馬來酸酐和聚丙烯酸)、工農(nóng)業(yè)廢棄物等。
鹽堿土農(nóng)業(yè)耕作改良措施
①平整土地;②通過提高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降低土壤容重,來改善土壤性狀,降低鹽害;③深翻抑鹽;④振動深松,通過打破土壤板結(jié)層,抑制并減少鹽分向土壤表層的累積,降低植物根系層內(nèi)鹽堿的危害;⑤種稻改鹽,種稻淹灌條件下,通過靜水壓力的作用,土壤中鹽分隨水下滲,達到洗鹽的目的;⑥植樹造林改良鹽堿土。
#04
土壤EC值檢測
土壤表面出現(xiàn)一層白色物質(zhì),不能說明土壤中的全鹽含量一定過高。因為當天氣炎熱時,溶解在水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會隨著水分的蒸發(fā),沿土壤毛管上移到土壤表面并結(jié)晶,從而導(dǎo)致土壤表面出現(xiàn)白色或者磚紅色的一層物質(zhì)。所以土壤中全鹽含量是否過高,不能單純通過肉眼判斷,而應(yīng)該通過專門的測定才能明確。
當然,如果土壤表層沒有鹽層析出,也不代表土壤中的全鹽含量正常。如菜農(nóng)在使用地膜覆蓋地面時,地膜與土壤表面之間的空氣濕度較大,水分蒸發(fā)量小,能夠隨水轉(zhuǎn)移到土壤表層的鹽分就少,同時這些鹽分又容易被地膜與表土之間潮濕的空氣及地膜上滴下的露水溶解,所以菜農(nóng)不會在土壤的表層看到鹽分,所以也就不能說明土壤中的全鹽含量一定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