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報道,隨著全國秋收進入尾聲,多地糧食生產捷報頻傳,全年糧食豐收已基本定局,糧食生產將實現“十連增”,但記者在吉林走訪發(fā)現,在豐產增收的背后,勞動力少、種糧成本高、減災能力差等糧食生產隱憂,今年更加凸顯,穩(wěn)面積、提單產的增糧之路亟待降本減災護航。
這幾天,吉林省榆樹市五棵樹鎮(zhèn)村民樊春學正在忙著收玉米,站在自家地邊,望著忙碌地收割機,他給記者算起了產量,26響,增收5萬多斤。
這幾年屬今年最好了,產量按我們大坰干糧也能達到2萬12(斤),去年也就兩萬來斤。
按理說,又一年豐收在握,本該高興??煞簩W還是笑不起來,一是憂心來年的年景,二是這投入產出帳,越算心情越差。他告訴記者,現在種一坰地光雇人的成本就比前兩年翻了一番,加上化肥、種子、柴油紛紛漲價,增加的收入被抵消了。
樊春學:“像化肥,現在老百姓不但使,還多使,現在地里缺少農家肥、有機肥啊!”
據吉林省農委統(tǒng)計,目前吉林農村勞動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一成,青壯年勞力不斷減少,今后誰來種地、如何增糧已成為了一個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向天要糧”、“看天吃飯”在吉林仍普遍存在,吉林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梁洪海說,過度依賴風調雨順給糧食生產抗風險能力埋下了隱患,災害天氣帶來的損失不斷加大。
梁洪海:“近幾年來,極端天氣對吉林農業(yè)影響是越來越大了!一個是2010年初夏我省高溫少雨居于歷史前三位, 10年、11年、12年連續(xù)三年的冬季出現低溫多降水,從歷史上來講也是比較罕見的,隨著氣候變化的影響,極端天氣發(fā)生的程度越來越強了?!?/P>
極端天氣更拷問著脆弱的農田水利設施,榆樹市農業(yè)局局長張學介紹說,全市糧食作物總面積560多萬畝,灌溉設施只能覆蓋糧食作物的十分之一,大旱之年對當地來說將是滅頂之災。
張學:“現在有很多制約因素,有些鄉(xiāng)鎮(zhèn)地下水貧乏,沒有水,設施農業(yè)上不來,第二地下水源豐富的地塊農村經濟發(fā)展滯后,沒有實力去購買這些設施?!?/P>
如何應對增產背后的隱憂?吉林省農委副主任于文波對癥下藥,連支三招:降本增效,提高種糧比較效益;增加投入,強化設施建設,防災減災。三是面向市場,調整種植結構。
于文波:“這就是我們之所以提出要建設發(fā)展六型農業(yè)的原因之所在,六型農業(yè)就是規(guī)模型、效益型,生態(tài)型、安全型,特色型、智慧型。大力發(fā)展農產品加工業(yè),因地制宜的發(fā)展特產業(yè)、畜牧業(yè)、城郊果蔬設施農業(yè),鞏固提高家庭經營收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