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可能造成食物鏈、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土壤污染問題受到了人們的特別關注。有的污染物可被作物吸收富集,污染食品和飼料;一些水溶性的污染物,可隨土壤水滲濾到地下水,使地下水受到污染;一些污染物可吸附于懸浮物隨地表徑流遷移造成地表水的污染,甚至滲入地下水;許多污染物能夠揮發(fā)進入大氣,造成大氣污染。所以土壤污染常常成為重要的二次污染源。然而,土壤既是污染物的載體,又是污染物的自然凈化場所。進入土壤的污染物,能夠同土壤物質和土壤生物發(fā)生各種反應,產生降解作用。土壤的污染及其去除,決定于污染物進入量與土壤凈化力之間的消長關系。當污染物進入量超過土壤凈化能力時,則導致土壤污染。有機污染物進入土壤后,主要可能經歷以下過程:
(1)被土壤顆粒吸附;
(2)滲濾至地下水中;
(3)隨地表徑流遷移至地表水中;
(4)生物降解;
(5)非生物降解;
(6)揮發(fā)和隨土壤微粒進入大氣;
(7)被植物吸收進入食物鏈中富集或被降解。
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中的主要遷移轉化過程包括吸附與解吸附、滲濾、揮發(fā)和降解。影響有機污染物環(huán)境行為的因素較為復雜,既包括化合物自身的理化性質,如有機污染物的親脂性、揮發(fā)性和化學穩(wěn)定性,也包括環(huán)境因素,如溫度、降雨量、灌溉方式、地表植被狀況等。有機物的引入方式也會產生影響。在有機污染物所經歷的各種遷移轉化過程中,人們最希望發(fā)生的是污染物的完全降解。減少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滲濾和向大氣中的揮發(fā),增大有機污染物的可降解性,減少其對土壤的污染危害,恢復已被污染的土壤,均是人們積極研究的熱點。
延伸閱讀: